第230章 大唐军神李靖出世,李氏再进行布控天下的战略(1/2)
书房内,李昭指尖在案几上轻轻点动,目光透过窗棂望向沉沉暮色,心间的念头此时也愈发清晰。
自导自演扶持野心家,看似是饮鸩止渴,实则是加速乱世洗牌的险招。董卓已让天下人见识到汉室的脆弱,若再添几个如董卓般的人物,轮番冲击那摇摇欲坠的皇权,或许用不了数年,天下人对汉室的最后一丝敬畏,便会在一次次失望中消磨殆尽。
而至于为何说是险招?
实在是,随着野心家频出,天下定然崩坏,兵祸四起,到时候难的便是底层的百姓了。
野心家们为了权势,只会比董卓更加不择手段,横征暴敛、屠戮城池、掳掠百姓……这些场景,光是在脑海中勾勒,便足以让人心头发紧。
乱世洗牌,洗去的并不仅仅只是旧的秩序,更是会影响无数的黎民百姓。
就像前几年的黄巾之乱,张角一句“苍天已死”,卷起的何止是烽火,更是千万家庭的离散。那些被裹挟进战乱的流民,饿殍遍野,易子而食,他在并州安抚救活军时,并不少见!
若是再扶持出几个“董卓”,天下只会比黄巾之乱时更乱。
只不过,很快,李昭便咬牙了,他也不想天下乱起来。但是,还有一句话,长痛不如短痛!
若是纵由天下继续糜烂下去,大汉百姓恐怕需要经过十余年,数十年,才重新改天换地。
等那些心向汉室的人一点点认清现实,等旧秩序在缓慢的腐朽中彻底崩塌,这期间又要死去多少人?要饿殍遍野到什么地步?
他不是圣人,做不到眼睁睁看着眼前的苦难发生。可是让苦难延续十年、二十年,让更多人在无望的等待中死去。
就像给一个溃烂的伤口剜肉,当下是剧痛,可若不剜,整个身子都会烂透。
这不是李昭希望看到的!
更与李氏的利益背道而驰!
“只是,扶持谁?如何扶持?”李昭低声自语,指尖停在案几上的舆图边缘。
青州?徐州?还是中原腹地?
李昭脑海中很快便定下了主意。
自导自演扶持野心家出来!表演给天下人看,加速乱世过程,去轮番冲击那摇摇欲坠的皇权,让天下人对汉室的敬畏与忠心消磨殆尽!
而很快,该如何扶持出野心家,李昭也有了想法。
像扶持李开、李紧一般,扶持出的野心家,速度太慢了,影响力也并不太大,造起反来,对汉室的冲击也不太大。
但是,如果扶持出了本身就是大汉忠臣的人,进行造反、篡位、行僭越之举,那么,这就对汉室的威严冲击就比较大了!
比如,朝堂天下公认的忠臣,如前太尉杨赐,若此人忽然举起反旗,那天下人会如何反应?
杨赐乃弘农杨氏之人,世代忠良,更是灵帝师,生前以直言敢谏闻名,连董卓都曾因他的声望而有所忌惮。这样的人,若骤然行谋逆之事,无异于在天下人心中投下惊雷!
连杨赐都反了,这汉室,当真无可救药了?
当然,李昭并不是说真要去扶持杨赐,只是沿着这个思路走。
杨氏一族,势力庞大,忠心汉室,并不是好的选择。
而与杨氏丝毫不差的袁氏,便是比较好的选择!
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说是汉室的“擎天玉柱”也不为过。
可正是这样的家族,若有人行谋逆之事,对天下人的冲击,远比一个草莽反贼影响要大得太多。
李昭指尖在“豫州”“兖州”两处重重一点,目光落在“袁绍”“袁术”两个名字上。
历史上,袁绍素有贤名,靠着家族声望笼络了不少人才,雄踞北方。而袁术手握传国玉玺后,野心更是会空前膨胀,对帝位垂涎三尺,甚至直接称帝!
这兄弟二人,一个披着“忠臣”的外衣,一个藏着“野心”的祸心,若是能让他们代表袁氏行僭越之事无疑可以对汉室威严造成的重大冲击!
而除了袁氏,李昭又注意到了如今朝堂上三公九卿,三公九卿以三公为尊。
三公级别的官员,除了董卓相国,袁逢司空,便是剩下了一个司徒王允了!
董卓已经是国贼了,袁逢代表的袁氏,也将是篡夺大汉国贼,那么,王允呢?能否把王允这个三公也变成野心家?
王允……
李昭指尖在案几上顿住,目光沉了沉。
王允此人,素有“忠臣”之名,早年便以对宦官为敌而闻名,进入朝堂,刚正、忠直!
历史上,董卓废立天子,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唯有王允挺身而出,虽无力回天,却也博得了天下人的敬重。后他身居司徒之位,明面上与董卓虚与委蛇,暗地里却联络朝臣,意图诛杀国贼,在世人眼中,俨然是汉室最后的“救星”。
而现在,王允也已经如历史上一般成了三公级别司徒,并且与董卓虚以委蛇,暗中联络朝臣,后面无疑也是会想尽办法诛杀董卓的,成为大汉忠心功臣,受世家、百姓称道!
这样的人,若也成了野心家……
李昭眼中闪过一丝幽光。
试想,当董卓被诛、袁氏僭越之后,天下人正盼着王允这样的忠臣出来收拾残局,重振汉室时,王允却忽然露出獠牙——或挟持幼主,或培植私党,甚至效仿董卓行废立之事……那天下人会如何?
怕是连最后一点对“忠臣”的幻想,都将会彻底破灭。
三公之中,董卓是明面上的国贼,袁逢是潜在的篡逆者,若再加上一个“伪忠实奸”的王允……这汉室的朝堂,便成了野心家的戏台,那什么“三公”的遮羞布,会被撕得粉碎。
到那时,谁还会信“汉室可兴”?
只是……
李昭眉头微蹙。王允此人,看似温和,实则刚愎自用,且对汉室忠心耿耿,绝非袁术那般可以轻易蛊惑的蠢货。要让他背叛汉室,难如登天。
“硬逼不行,只能……顺势而为。”
李昭指尖在“长安”二字上轻轻敲击。王允不是想杀董卓吗?那就帮他一把。待董卓伏诛,王允必然会以“再造汉室”之功权倾朝野,到那时,权力这味毒药,未必不能腐蚀他的忠肝义胆。
可以暗中给他“递刀子”——比如,让他查到一些“证据”,证明某些宗室诸侯意图谋反,让他不得不出手打压!再比如,散布流言,说关东诸侯欲拥立曹操或袁绍为帝,逼他不得不加强集权,甚至做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举动!
人一旦站到权力的顶峰,往往会身不由己。王允若想保住自己的地位,保住他眼中的“汉室”,就必须手段越来越狠,猜忌越来越重,久而久之,与“野心家”又有何异?
“不必让他真的篡位,”李昭低声道:“只需让他变成一个“为了保汉室而不得不违逆汉室”的人,而除了三公级别官员接连谋逆篡位,汉室宗亲也有可扶持之人,如那荆州牧刘焉,刘焉本就心思不纯,以汉室衰弱,让其在襄阳称天子,同样会是对汉室重大打击。”
李昭圈定数人,最终心中已经有在数年间,便快速搅乱天下,彻底消磨掉忠心汉室之人期望的办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