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 第229章 那,他李昭再多搞出来两个,三个“董卓”呢?

第229章 那,他李昭再多搞出来两个,三个“董卓”呢?(1/2)

目录

晋阳城,武睿侯府邸。

大厅内。

李昭端坐主位,手指轻叩着案几,目光扫大厅内正传示着冯芳送来的信报的众人。

李伟、贾诩、荀彧、荀攸、田丰、陈琳、辛评、丁原、李猛、鞠义、高顺、赵云等文臣武将看着那信报字里行间的内容,皆是震惊万分,不可置信。

大厅内,气氛一时间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随着一、两年的时间过去,李昭麾下文武阵容变化不少,如新进的田丰是被李昭派人在冀州招揽的。

陈琳是李昭迎娶蔡文姬时,自动上门投奔的,李昭给带回并州。

辛评,则是李昭为了加强对冀州的掌控,以治理并州,向蔡邕求取的。

如今,辛评在并州,辛评的弟弟辛毗则是继续留在了蔡邕麾下做事。

辛评在历史上被认为是一个忠诚但平庸的角色,决策受到郭图的影响,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但是,在李昭这里,需要的便是辛评这样的人,能力不高没有问题,忠诚便好,再加上辛评可以串联其弟弟辛毗,这也是李昭拉拢其的原因。

还有便是身姿英挺的赵云。

数年前,李昭曾安排堂弟李伟前往冀州搜寻赵云踪迹。但是赵云去学艺去了,因此错过了。不过,待到赵云学艺归来后,得知李昭派人招揽,毫不犹豫便来晋阳来投。

大厅内,荀彧捧着信纸的手指微微颤抖,素来温润的脸上第一次露出难以掩饰的震惊,抬头看向李昭,声音带着不可置信语气道:

“主公……太皇太后竟真的颁下血诏?那黄绢上的暗红,当真是太皇太后用血所写……”

话虽未说完,但是,荀彧已然说不下去,只觉心头一阵翻涌,太皇太后久居深宫,竟被逼到以血书诏的地步,可见洛阳城内的局势已恶劣到了何种境地,董卓又是如何可恶。

“董卓匹夫,竟如此欺辱汉室,当真罪大恶极!”一声低喝响起,众人看去,却见是陈琳看了信报后,气的胸膛剧烈起伏,激愤之情溢于言表。

“先前琳便听闻董贼熔太庙铜鼎铸劣币,已是大逆不道,不过其终究为相国,无可奈何,但是,不想竟然是胁迫太皇太后,掳掠先帝妃嫔,更是罔顾人伦!软禁太皇太后,胁迫幼主,逼写血诏……此等乱臣贼子,猪狗不如!其罪当诛九族,挫骨扬灰!”

李昭听着陈琳、荀彧皆震惊、气愤难耐,面色也是显得很难看,冷声说道:

“岳丈从洛阳传回的消息,应该不会错,这董卓贼子竟然如此胆大包天,本侯早在之前征讨黄巾时便该对其痛下杀手,也不会有今日汉室之祸患了!”

说着,李昭看向麾下一众文武,沉声说道:

“岳丈传来消息,廷尉曹操已经带着太皇太后血诏前往关东,准备召集天下群雄,共诛国贼董卓!本侯虽然负责镇守并州,镇压救活军以及北方草原外族,但是,如今洛阳皇室有难,本侯身为大汉骠骑大将军自是不可能坐视不理。”

“因此,本侯欲统兵响应群雄,遵从太皇太后的血诏,杀向洛阳,诛国贼董卓,你们如何看?”

李昭率先表明出自己的态度,虽然李昭内心是有谋取大汉江山之心,但是,大汉统治天下四百年时间,皇室早已经深入人心,并不是那么容易窃取的,需要一步步来。

田丰听到李昭率先表明的态度,第一个出列,对李昭拱手激动道:

“主公英明!皇室遭此大辱,血诏泣血传天下,若主公按兵不动,便是负了先帝信任,也负了骠骑大将军印绶之威!救活军已经被主公仁义安抚,而夏胡族已经占据了漠南草原,虽然声势大了起来,但是正忙于进攻漠北草原鲜卑残余,一统整个草原,此时亦不会南下,主公响应太皇太后血诏,顺应民心民意,元皓愿随主公亲征,哪怕马革裹尸,也要踏破洛阳,斩董卓!”

辛评也是拱手,对李昭敬佩说道:

“主公,元皓所言极是。主公久镇并州,威名远播,此时汉室倾颓,然天下更盼望主公能够亮出“护汉”之姿。太皇太后血诏在手,主公响应便是顺天应人,哪怕只是传檄各州表明心志,也能让四海知晓:武睿侯不忘皇室,骠骑大将军不负大汉!”

大厅内,随着田丰、辛评先后出声赞扬李昭态度,其余文武李伟、贾诩、荀彧、荀攸、陈琳、丁原、赵云等人纷纷赞同。

李昭看着麾下一众文武纷纷出列,出声表示赞同自己出兵,诛杀国贼董卓。

李昭也是更加明白了汉室深入人心,此时,他的麾下文武最起码有一大半的人,怕也是心向汉室的,这让李昭都有些无奈。

李氏欲取天下,改变天下人的人心,亦是需要解决的关键一环啊。

大厅内,李昭心中的念头一闪而过,目光落在贾诩身上,见他始终捻须沉思,便抬手示意众人稍静,对贾诩问道:

“文和,你久在并州,熟知并州的情况。依你之见,本侯若出兵,需留多少兵力镇守,方能确保并州不乱?又能动用多少兵马南下进攻董贼?”

贾诩听着李昭的话,身体顿时一震,众文武齐刷刷看向贾诩。

贾诩在李昭麾下文臣地位中,仅次于李伟,并且智计不凡,李昭对贾诩询问,众人并不感觉有什么。

但是,贾诩却是隐隐听出了李昭话中深一层的意思。

贾诩起身,微微沉吟,躬身答道:

“主公,并州如今看似安稳,实则暗流未平,救活军余部虽受主公安抚,但是,难免反复,仍然需留重兵震慑。而夏胡族虽忙于草原兼并,但若见并州空虚,也难保不会分兵南窥。因此,依属下估算,至少需留七万大军驻守并州各关隘,方能保后方无虞。”

贾诩顿了顿,拱手道:“如此一来,可调之兵约三万大军了。”

三万大军!

贾诩的话,让大厅内荀彧、田丰、陈琳等人眉头皆是一皱,却是感觉出兵少了。

但是,贾诩话音不停,继续道:

“尽管可出三万兵马,诩建议主公,需分作两路!”

“其一,可遣两万精锐,由一位将军统领,沿黄河北岸直逼孟津。此路兵马不必强攻,只需每日擂鼓扬威,摆出欲渡河南下之势,便能牵制董卓不少兵力,使其不敢轻易东顾关东,这一路兵马,也可在并州有变时,立即回援并州。”

“其二,主公可亲率一万精骑,直趋冀州。蔡邕公乃忠心汉室,听闻洛阳大变势必响应。而幽州牧是主公之弟,亦会随主公响应,亦与主公互通声气,三路兵马会合后,可有四、五万之众。届时主公南下,以主公名望,关东群雄当尊主公为盟主,统率天下兵马进攻董贼。”

大厅内,贾诩建议李昭出兵三万,分做两路行进,当即让荀彧、荀攸、田丰等谋臣有些躁动皱眉。

此时并州安稳,这两年李昭施仁政,救活军百姓无不敬爱李昭,决计不会轻易反叛,夏胡族又一直与李氏处于蜜月期,在他们看来,并州十万大军,仅出动三万,着实少了。

甚至贾诩竟然还建议,三路大军分两路出兵,其中一路两万大军,竟然只是佯攻!!

荀彧眉峰微蹙,对贾诩道:

“文和先生,三万兵马,分作两路,会不会过于单薄?”

荀彧并没有直言出兵少了,只是说出兵单薄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