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血诏惊世,曹操夜入皇宫,天下震动怒权奸(1/2)
曹操见冯芳给出腰牌,并且言及武睿侯李昭也在挂念朝堂,颇为激动与振奋。
王允也是抚着胡须,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赞叹道:
“武睿侯文武双全,骁勇善战,若是董卓真的胡作非为,就算是拥有兵马,只要武睿侯能起兵呼应,诛董之事便多了几分胜算,当然,当务之急还是先弄清宫中之变。”
王允也是对李昭赞赏了起来,虽然之前他与李昭因为救活军谈判的事情有过间隙,但是,已经过去了一两年时间,王允与李昭关系也又重修于好了。
冯芳倒也不迟疑,将印绶与木牌推到曹操面前,嘱托道:
“曹廷尉切记,入宫后见机行事,莫要惊动董卓耳目。太皇太后若有密信传出,你也需得设法带出宫,万不可落入他人之手。”
曹操双手捧过印绶、木牌,猛地起身,对二人长揖到地,郑重道:
“操定不负所托!”
当天,夜色如墨,洛阳宫墙在月光下泛着冷硬的光。三更梆子刚过,西北角的阴影里传来三声轻叩,曹操按冯芳所嘱,摸出木牌晃了晃,一道绳索悄然垂落。
攀着粗糙的宫墙砖石翻入院中,接应的内侍早已等候,压低声音道:
“太皇太后在偏殿,董贼的人今夜轮值较松,大人小心,速去速回。”
永乐宫内一片死寂,廊下宫灯的光晕被风揉得破碎。
曹操闻言,当即也不迟疑,按照内应的嘱托,入了永乐宫。
曹操甫一踏入偏殿,便听得身后殿门轻阖,曹操忙手持佩剑转身,正撞见董太皇太后猛地从案后站起,手紧紧攥着案角,眼中满是惊惶与警惕看着一身黑衣的曹操。
“你是谁?”董太皇太后的声音有些发颤,目光惊慌看着曹操。
曹操见是董太皇太后顿时神情一松,把脸上的蒙面巾摘下,放下佩剑,撩起衣摆,“咚”地一声跪倒在地,额头重重磕在冰凉的地砖上,发出闷响,恭敬、激动道:
“臣曹操,叩见太皇太后!”
“曹操?是你?你怎么半夜出现在宫中?是董卓派你来的?”董太皇太后立即认出了曹操,只不过,反应过来后,又不禁惊慌起来,甚至用手挡在自己胸前,连忙后退,似乎生怕曹操欺辱她!
容不得董太皇太后不惊慌,因为曹操父亲曹嵩便是支持董卓的,甚至曹操这个廷尉,也都是董卓提拔上来的。
只不过,曹操看着董太皇太后的反应,却是颇为惊疑,很快就明白什么,对董太皇太后行礼,郑重道:
“臣乃大汉廷尉,食汉禄,沐汉恩,今日冒死入宫,绝非为董贼所指示,只为求太皇太后一句真言!”
曹操说着,抬起头,眼眶因激动而泛红,却直直迎着董太皇太后惊疑的目光,咬牙道:
“自董卓入京,晋相国,屠戮忠良,擅权乱政,胡作非为,洛阳已成人间炼狱!臣亲眼见他熔太庙铜鼎铸劣币,亲耳听闻他掳先帝妃嫔入丽园施暴!太皇太后久居深宫,百官不能相见,曹操以为定有蹊跷,特来一探究竟,太皇太后若不信曹操,可杀曹操于殿中,以证忠烈!”
说罢,曹操竟然拿起佩剑,放在董太皇太后面前。
董太皇太后被曹操这决绝自述忠心的表现搞的一怔,但是,董太皇太后依旧并没有全信曹操,又道:
“这宫中,董卓人马遍布,戒备森严,汝是如何进来?”
曹操闻言,顿时就从董太皇太后话中得到了大量的信息,果真是董卓封锁了皇宫,软禁了董太皇太后。
曹操心中激愤,却是明白,自己需要先自证清白,自证忠心,董太皇太后才会相信他!
曹操从身上取出冯芳给的卫尉印绶以及宫中令牌,道:“此乃卫尉冯芳给操的印绶、令牌,可为信物。曹操廷尉虽是承了那董卓的情,但是,冯卫尉却不与那董卓是同一路上,可证曹操清白!”
董太皇太后看着曹操拿出冯芳给的卫尉印绶以及宫中令牌,紧张、戒备的神情顿时就一松。
确实,冯芳是李昭岳父,在宫中甚至保护着前皇后何莲,断不可能与董卓是一伙,甚至,董卓都不敢得罪冯芳背后的李昭。
不过,董太皇太后看着那闪着寒光的佩剑,又看看身高不及七尺的曹操,喉间动了动,声音依旧沙哑道:
“你……你要哀家说什么?董卓势大,你一个廷尉,能掀得起什么风浪?”
曹操看着董太皇太后警惕的神情放松了一些,顿时舒了一口气,知道得到了董太皇太后的信任,不过依旧拱手,目光却愈发坚定道:
“臣一人之力或许微薄,但天下尚有忠义之士!武睿侯在并州拥兵十万,荆州牧刘焉坐镇荆州,扬州牧刘繇,冀州牧蔡邕皆忠心于大汉,若董卓真的罪不可赦,臣愿凭一腔热血,联络天下诸侯共讨董贼!只是缺一份能让四海信服的凭证,一份出自太皇太后之手,揭露董卓暴行的铁证!”
曹操说着,再次叩首,额头贴地不起,道:
“臣知宫中有董卓耳目,知太皇太后身不由己。但若太皇太后肯赐臣一言半语,曹操也敢闯刀山火海,让天下人看清董贼真面目!若事不成,臣死于乱军之中,绝不牵连皇室,若事成,必护太皇太后与陛下周全,还大汉朗朗乾坤!”
曹操声音压的低,但是却铿锵有力。
董太皇太后望着伏在地上的曹操,那脊梁挺得笔直,像一截宁折不弯的铁,听着曹操言及大汉还有很多忠臣,却是非常震动,这一刻,她想起董卓的狞笑,想起董重的哭喊,还想起小刘协夜里惊哭的模样,想起周贵人临死前……那些被强行压抑的悲愤,忽然像决堤的洪水般涌上来。
“曹操,汝当真不怕死?”董太皇太后颤声问,声音里已带了哭腔。
“臣死不足惜,”曹操的声音从地砖上传来。
“好,好,忠臣,我大汉的忠臣!”
董太皇太后猛地闭上眼,两行浊泪顺着沟壑纵横的脸颊滑落。再睁眼时,她眼中的惊疑已被决绝取代。
董太皇太后踉跄着走到内室,片刻后捧着一个锦盒出来,颤抖着打开——里面是一卷黄绢,边角处沾着暗红的血渍,上面赫然盖着鲜红的凤印。
“这是哀家十余日前写下的血诏,却不想是你曹操来了。”
说着,董太皇太后将锦盒递给曹操。
曹操忙展开看,却见上面清晰写着董卓的恶行“写清楚了董卓如何杀董冲、囚董重、威胁陛下,如何胁迫谋夺相国之位,抢夺侮辱妃嫔等罪证”。
上面董太皇太后并没有写董卓侮辱自己的事情。
但是,曹操看了这血诏,已经是气的浑身颤抖了,咬牙切齿道:
“董贼果然胁迫了太皇太后,该死,如此国贼,当诛当杀!”
董太皇太后闻言,深吸一口气,道:
“你拿着它出去,告诉冀州牧、荆州牧、武睿侯、幽州牧,告诉所有还有忠心大汉的人,谁若能杀董卓,哀家便以太皇太后之位保他富贵,让陛下认他为再造社稷的功臣!”
董太皇太后说着,忽然抓住曹操的衣服,低声道:“曹卿,哀家信你这一次。若你负了哀家,负了大汉,便是化作厉鬼,哀家也绝不饶你!”
曹操紧紧抱着锦盒,只觉那血诏烫得灼手,当即对董太皇太后重重叩首,声音因激动而哽咽道:
“臣若负太皇太后,天地共诛!”
窗外传来五更梆子声,曹操最后看了一眼凄凉的董太皇太后,转身没入沉沉夜色中。
曹操翻出宫墙时,天边已泛起鱼肚白,一路疾行,身体虽然寒冷,但是曹操却感觉怀中的锦盒却始终滚烫。抵达王允府邸时,门吏见是他,忙引着往大厅走。
冯芳与王允两人一夜未眠,正围着案几枯坐,等待着曹操。
“孟德回来了!”王允见曹操进来精神猛地一震,忙起身,道:“如何了?太皇太后她……”
一旁的冯芳倒是也忙看向曹操,虽然他在宫中有人,但是,之前为了不得罪权侵朝野的董卓,他并没有去接触董太皇太后。
曹操反手掩上门,将锦盒重重放在案上,打开的瞬间,黄绢上的凤印与暗红血字,在冯芳、王允两人眼睛中颇为刺目。
“太皇太后是被董贼软禁了,董氏族人尽遭胁迫,乃至董贼还胁迫年幼的天子,太皇太后才不得不封赐其为相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