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别人听劝仿明星,你开局扮神明? > 第425章 大同会

第425章 大同会(1/2)

目录

林楠转醒后,略微感受了一下自身的进境,心中满是欣喜。随后,他直起身来,朝着元始天尊深深鞠了一躬,郑重而认真地说道:“弟子林楠,感谢祖师讲道之恩!”

元始天尊微微颔首,面容平静如水,威严尽显。他轻声说道:“既然已得大道,便就此归去吧。”

元始天尊并未与林楠过多交谈,林楠也不以为意。事实上,在三位道祖之中,也只有上清灵宝天尊曾与他多说了几句话。

太上与元始二位尊者,虽言语间不常显山露水,但他们所传下的道法恩泽,却是实实在在,不容置疑。这无疑是对林楠身份的一种隐晦而深刻的认可。

“弟子告退。”林楠心中铭记这份恩情,再次恭敬行礼后,转身缓缓退出弥罗宫。

踏出宫门,他置身于玉清圣境之中,四周弥漫着天外天独有的充沛始气,不禁心生感慨。

若能在此地长久修行,头顶那股始气演化的速度,定会如虎添翼,迅速提升。

然而,元始天尊与通天教主性格迥异,前者威严庄重,不如后者那般平易近人。因此,林楠虽心有向往,却也不敢轻易提出更多要求。

“罢了,如今能在此聆听天尊讲道,已是莫大的机缘。人世间,不知已过去多少岁月。”林楠心中暗自思量,并未过分留恋这仙境般的环境。毕竟,对他而言,还有更为重要的事情等待着他去完成。

“此番重返人间,定要将人道中心彻底转移,让佛门大兴的幻想化为泡影。”林楠心中已有了决断,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压清天,踏上了归途。

人间,大唐。

时光荏苒,自吕洞宾在长安城上空,以狮子吼斥责李唐“欺世盗名”以来,已悄然过去了两年。

这两年间,吕洞宾的言辞如春风化雨,传遍了整个大唐。即便是唐皇李世民想要封锁消息,也是徒劳无功。

他们始终无法寻得吕洞宾的踪迹,更无法与其正面交流。

与此同时,大唐从车迟求来的“神物”,产量也进一步下滑。尽管这些农作物的产量仍高于以往的本土作物,但民间却已是怨声载道。

百姓们对唐皇李世民及大唐朝廷的不满日益加深,怨气弥漫。农作物产量的逐年下降,与朝廷的赋税、民间地主的佃租却并未相应减少,反而让农民们辛苦种植的产物,到手越来越少。这导致了朝廷依旧富庶,而民间百姓却生活困苦,怨气冲天。

在这般背景下,方翰与陈茂生二人,正竭尽全力地推动着他们的计划。

大同会在这两年间,趁着大唐百姓怨声载道之际,迅速崛起,发展势头迅猛。其“天下大同、人人平等”的理念,如一股清流,在民间迅速传播开来。

要知道,大唐明面上虽未明确划分阶层,但士农工商之间,却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户籍制度更是将人们牢牢束缚在各自的阶层之中。大同会的理念,正是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人人平等的愿景,自然受到了广大百姓的热烈欢迎。

两年的发展,让大同会从最初的零散千人,壮大到了如今遍布全大唐的规模。其成员分布广泛,涉及各个阶层。大同会的理念,极具感染力,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这个大家庭中。

随着大同会的发展壮大,它也逐渐从暗处走向了明处。朝堂之上,也开始有了大同会的名声。唐皇李世民自然也听闻了此事,他日益老迈的脸上,露出了愤怒的神情:“这大同会太过大胆,竟然宣扬如此歪门邪说!”

大同会的理念,对于一些百姓而言,确实能够引起共鸣,让他们看到改变阶层的希望。

然而,对于另一部分人而言,这却是触犯了他们的利益。其中,最为触动的,莫过于李唐皇室了。他们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如今却要被大同会的理念所颠覆,这让他们如何能够接受?

“所谓的士农工商,尽皆平等,这岂不是要将我们李唐皇室与田地之中的农民等同视之?”李世民心中怒火中烧,他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

这时,有臣子前来汇报:“启禀陛下,这大同会的理念,似乎是从车迟传来的。”

李世民一听,顿时恍然大悟:“好个车迟,害我大唐不浅!”

自从吕洞宾乘龙于长安之后,连续两年,百姓怨声载道。这一点,李世民自然心知肚明。在一直联系不上吕洞宾的情况下,他心中又何尝没有怨念?人性本就复杂,此时一听大同会与车迟有关,两种怨念便交织在一起,让他更加愤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