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我的富农爹和走资派后妈 > 第45章

第45章(2/2)

目录

“好男不和女斗。”大锅鼓着脸生气,拼命抑制住自己要抬起来的手。

几个孩子没想到,他们天天吃奶糖的愿望

很快就实现了,1976年9月,李淮宁收到了李淮豫的信,这回是堂堂正正拿邮票寄过来的,李淮宁郑重地坐到堂屋里,打了盆水把掰苞米弄得脏兮兮的手洗干净,打开了这封信。

信很简短,主要就是当年带头搞他们家的人彻底倒台,现在他已经调回京城做区城建局局长兼科技馆副馆长,估计李淮宁的调令也已经在路上了,跟人打听,可能是比以前升了两级,以后还有调任升职的机会,再有,补发的工资和票证也到位了大部分,房子按照级别,外加有人讨好,分了一间四居室,估计李淮宁也差不多。唯一的遗憾就是当初父亲死的时候留下的四合院还没有还回来,海外资产现在也不好动用。末了,还写了一句做好准备。

这句话李淮宁当然知道是什么意思,调令肯定是下到黄土农场,这种级别说不定有人来接,要是发现她不守规则跑到南坡村把日子经营的这么滋润,怕是要横生枝节,左不过是几天的时间,别功亏一篑。

宋家国还象征性地矫情了一下,被李淮宁一巴掌打回了正形,其实宋家国四十岁的老男人,自觉年老色衰,怕李淮宁不要他。李淮宁觉得宋家国真是想得太多,男人四十一枝花,尤其是宋家国这种长得帅还会做饭的,放跑了还有下一个吗?

要不说李淮豫的信来的真是及时,调令是一组人带来的,组长倒是正派,倒是有个组员贼眉鼠眼一看就是要搞事情。手续办的差不多,那组长把李淮宁叫到一边,告诉她他是李淮豫的人,这边情况他也略知一二,他跟李淮宁说,要马上去补办结婚手续,他把时间拖得长一点,到时候直接说两个人这些年一直保持着神交的革命战友关系,至于孩子,都是前头那个生的,长得像就是有缘分,叫娘叫的顺嘴也是有缘分。

小组在这呆了两天,时间说长不长,但是足够南坡村的村民知道了,大家可吓得不轻,那个看起来有点傻的富农媳妇儿竟然是个走资派,这还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平反了,人家要到大城市去当女干部了,官还不小。

这下村里那些拈酸吃醋的人可找到发言的机会了,都说看宋家国那个病秧子,当初也不知道跟人领结婚证,现在人肯定要带着儿子回城了,那傻子就哭去吧。

心思活泛的也不少,有的喜欢找事儿的人要去举报人家,但是一个家里总是明白人,人家领导决定的事,还有什么屁话轮得到自己去说,还不如乖乖的讨好人家一番,以后行事也方便。再有就是家里有没结婚的年轻男女的,女孩子就是说要说给李淮宁两个亲儿子,男孩子就是想自荐枕席,跟着李淮宁到城里去吃香喝辣。

宋家门前,五个小孩子坐成一排,凡是想来套近乎的,攀关系的,都让大锅和碗儿给挤兑了回去,这个当年薅过家里的菜苗,那个背后说过坏话,别看当年孩子小,记性可好着呢。

“看你这时候嚣张,以后你后娘不要你了你就等着哑火吧。”有个村里的青年被人揭了短,恼羞成怒。

“快别说了。”他娘扯他,想着别结了仇。

“咋不能说,你看宋老三,这两天都不见人,怕是被踹了不好意思出来晃吧。”那青年也是混不吝,当着孩子就说这种话。

“我爹跟我娘去镇上扯证了。”小五突然说了一句,“他俩还要去省城买糖,还有点心,我娘还说要办酒呢。”

这下那些有歪心思的人可不淡定了,要说这李淮宁怕是真的傻,咋就抱着个老男人不放。

同样有这类想法的还有临水公社的人,当初调令先发到临水公社,全公社就知道黄土农场里有人熬出了头,回到城里当大官,以后吃香喝辣前途无量。

谁不知道李淮宁的大名,办结婚证的干事也不例外,接到两个人的结婚申请时他还怀疑是同名

同姓,要不一个四十多岁的富农,咋能走这么大运娶到人家女干部呢。李淮宁前脚刚领完证,后脚就传遍了公社,小干事还嘀咕两句,几个领导就讳莫如深了,人家这要是什么癖好,可不能对人说,惹怒了人家可不是小事儿。

李淮宁拿了特供券,在省城转了一圈,除了奶糖和外国来的点心,还买了这边见得少的特供食材,无他,宋家国喜欢做,她喜欢吃。

真是绝配,李淮宁挑着从南方运过来的水果,美滋滋地想。

</p>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