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章(2/2)
殷旭笑了笑,前朝立储君这样的事,是国本,是天大的事,可如今,后宫小小宫女都能说出个一二来,可见皇上平时是多么宠爱万贵妃和贵妃的一双子女了。
赵佛姑绞了绞手,又说道:“都是皇上的亲女,那位殿下到现在,哪里听说过皇上给她庆过生?怕是一碗长寿面,都不曾赐过的。到了现在,连个封号都没有,皇上怕是把那位殿下,给忘到了九霄云外。”
听着这番话,殷旭心里突然有些不是滋味起来。同是皇帝的女儿,一位受尽了荣宠,被皇上视若珍宝,而对另一位,却不闻不问,好似没有这个女儿。
那位公主,自幼长在冷宫,十岁亲娘又死得不明不白,如今被皇上冷落,连封号也不曾有一个。也不知她,这些年自己是如何过来的。
这位公主的生母,是个普通的宫人。这宫里,不知还有多少人,抱着一朝飞上枝头做凤凰的妄想,都拿那位宫女做前车之鉴,议论之人,从没有少过。因此,这位殿下的生平事迹,在这些最底层的宫女中间,传得甚广。
“你也别替旁人瞎操心,就算不得宠,也是金枝玉叶,尊贵无比,一句话能要人命的主,你先替自己好好想想吧。”殷旭半开玩笑地说道。
“哎呀哎呀你别说了,我眼睛瞎了,真瞎了!” 赵佛姑一想起这几天的劳累,哭天抢地:“我看司制局里的老人,好多都瞎了眼,愣是连根儿棒槌都看不清了。你说说,孙姑姑这么爱使唤我,我的娘啊,我还能熬几年,以后可该怎么办才好!”
殷旭拍拍她的肩,站起身来:“司制局不是也有管事的许多姑姑嘛,都不用做活的,你好好加把劲,出路大大的。我先睡了,你也早点休息。”
赵佛姑看着她的背影,即将消失在拐角,突然大声说道:“你的手,都过了多久了,怎么还没好?就你不用做事,你个坏人!”
拐角处传来一声,“是啊,反正姑姑不管我!”
气得赵佛姑跳了起来,一跺脚:“哼,姑姑就会拿捏我!”
——
第二日午后,用过午饭后,前院里突然热闹了起来,脚步凌乱声,众人议论声,夹在一起,也不知发生了什么。
这时,赵佛姑冲进了殷旭所在的耳房,脸上尽是欣喜之色,拉起殷旭的衣袖就开始狂摇:“天大的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啊!你先说说,你是怎么得了赵美人青眼的?不就量了次衣裳,你教教我好不好!”
殷旭一听,心里大概知道是什么事情了,只是面上一副疑惑的样子:“你在说什么,赵美人怎么了?”
赵佛姑摇得更猛了:“赵美人遣了人来,说是要调你去翊秋宫做大宫女!连内府那边的中黄门管事也来了,取了你的籍牌,怕是今天就要你去翊秋宫呢!”
殷旭看她笑得十分真诚,没有半点虚伪。这实在难得,在宫里,多的是人嫉妒、眼红,见不得别人比她过得好。可赵佛姑心思单纯,喜怒都在面上明摆着,眼下欣喜若狂,便是真的替殷旭感到高兴。
殷旭也作出一副大喜过望的模样:“还有这等好事!你别是在骗我吧?”
“怎么会!”赵佛姑一把拉起她:“走走走,都在找你呢!就我知道你肯定在这,旁人找了老半天呢。”
赵佛姑把她拉到前院,发现翊秋宫的人,已经在那里等着自己了,李锦也在其中。殷旭还发现,御府令的手底下的人也在,之前她在内库清点布缎时,曾经见过一面。
看来,赵美人果然听她说的话,去“请示”了御府令,才把自己调到翊秋宫。
整个司制局,此时闹腾了起来,毕竟,十二局里的宫女,与主子宫里的大宫女比起来,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等好事,几年都不见得能落在司制局。人人都觉得稀奇,但并不是人人都替殷旭感到开心,窃窃私语、私下议论的人并不少,有的甚至在揣测殷旭用了什么歪门法子,才攀上了翊秋宫的高枝。
孙姑姑也站在这前院门前,同那位内府来的管事说话,陪着笑,看得出,这在御府令手下当差的人,在宫里脸面大得很。
众人见殷旭来了,稍微收敛了些议论,几位管事的恭贺了她几句,叫她今天便可以收拾了包袱,直接去翊秋宫住。
孙姑姑见了她,倒是感慨万千,连连夸奖说看不出殷旭这么讨人喜欢、会做人,是她司制局出来的好苗子。就连藏在人群里的李锦,也冲她眨了眨眼睛。
殷旭也没有多说什么,收拾了东西便准备走,回头看见赵佛姑眼巴巴地跟在后面,她叹了口气,安慰道:“我又不是出宫,日后见的机会多的是,你也加把劲。”
“翊秋宫,离司制局,远着呢。”赵佛姑委屈巴巴地说道。
“九华宫啊,你那位黄大哥当差的地方,不是山珍海味都有奴才们的份吗,保不准你日后做了九华宫里的人,离翊秋宫可就不远了。”
赵佛姑一听,好像很有道理,自己有朝一日,是不是也可以被看上,被调到九华宫里当差,两个人继续做朋友。
可只是画出来的大饼,不能充眼前的饥,她心底还是多有不舍的。进宫这些月,她得了殷旭不少照顾,殷旭这个人,生得一副好容貌,谈吐见识都像是读书人家出来的,为人稳重,做事牢靠,心底又善良,她以后,再上哪找这样一个好友去。
若是殷旭去了翊秋宫,怕是好久都见不着了。
佛姑心底还是闷闷的,殷旭叹了口气,也没有好的法子,这个天真朴实的少女,还未被这个大染缸给腐蚀,还保着一颗纯良天真的心,把自己当作真正的朋友。
可惜,我不值得的。殷旭心里这样想着,然后同佛姑道了别,背着自己小小的包袱,离开了司制局,踏上了前往翊秋宫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