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姝争艳(二)(2/2)
既然太后的步摇无可挑剔,自然是小小妃位配不上这宝贝了。等皇帝想到她这般变着法子的讨晋封这一层,顿时有种被愚弄的气愤。
“放肆。”
不过听上去没有真生气的意思。
“臣妾不敢。”绾妍嘴角轻轻勾起。
“太后的心意不能不考虑,皇后病着,不过毕竟你也是妃位,朕也不能不管你的面子,后宫之事你和淑妃一同商量着吧。”皇帝道。
绾妍点了点头,自己入宫不久,根基未稳实,在不能太过嚣张。
夕阳斜斜的照进亭子,将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池水渐渐平静下来,锦鲤们蹦跶了一天想是也累了。绾妍向他告退,与乔鸯回翊坤宫去。
行了一段路,绾妍回头看那琼芳台——他静静地倚在赤色漆面的石柱旁,仿佛天地万物都归于混沌了,只余他一个人沐在金色余辉里。
.
.
眼看暮夏已过,紫禁城迎来了秋天。千鲤池的荷花一枝二簇的凋谢了,剩下褐色的光杆子孤零零的残立在那里。绾妍没许湄那么伤春悲秋,四季都有时令花,菊花秋天开得正好呢。
御花园的小路曲曲折折,只容得一顶小轿通过。她坐在小辇上,欣赏着路边的日渐绯红的枫叶。
“吴国舅事儿办得不错,这些日子皇上安心不少。”她扶了扶发髻上的金雀步摇。
自从得知楚岐不待见她戴这只“逾矩”的金雀步摇后,绾妍便日日都戴着。前儿第一次去给太后请安,由着这只步摇也打开了话匣子,与太后闲聊了许久。太后其人深不可测,若说长公主才是郑绾妍的良师,那么这稳坐寿康宫的主子才是教出长公主这样心性的人。
毕竟郑家将绾妍送入宫是有私心的,绾妍去请安之时心中非常不安,惟恐触怒了她。当绾妍真正走近太后时,才发觉一切都跟她想的不一样——太后待她很是亲厚和善。
绾妍回来才明白,想着多半是因着长公主的缘故。
“没想到他面上大大咧咧的,也是个有心机的人。”旁边的乔鸯赞叹道“那些通敌的信件已经到了皇上手里,今后没有人是咱们郑家的对手。”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绾妍扬起下巴,冷笑一声。
“主子真是越来越有长公主的风范了呢。”
“乔鸯,我可没长公主那么厉害。”伸手揪了一把叶子,绾妍不再说话,繁花静静地凋零,万籁俱寂的园子,只有太监宫女们细细碎碎的脚步声。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不远处传来吟诗的声音,大抵声音优美的女子,不过这女声绾妍觉得很是耳熟。
映入眼帘的是几个宫女簇拥着一位身着天青色宫装,头上斜簪一朵墨菊的女子,再仔细一看,不是许湄又是谁?
许湄见到绾妍坐在辇上微微一怔,向她颔首,旋即柔和悦耳的声音传来:“真是巧。”
“淑妃好兴致啊,不在养心殿伴驾倒是在这御花园做起隐逸之士。”绾妍笑道。
许湄不置可否,小脸上挂着恬然的笑。
绾妍抬眸瞧她,发现她羊脂玉似的脖颈上戴着一枚子母狮的玉佩。“咦,淑妃这个玉佩真是精致。”绾妍称赞道,心中又不解——许湄入宫几年都未有子,不知为何将这个东西挂在身上。
许湄领着宫女们向后退一步,示意绾妍过去。
不知道她葫芦里卖什么药,绾妍有些狐疑的看着她,又道:“方才听你吟诵菊花之诗,是皇上要办菊花宴的缘故么?其实满宫里论文采你属第一。”
许湄好像有心事,眼里有些失落,依然没有与绾妍搭话的心思。绾妍也不好意思再烦扰她,吩咐太监们向前走,一行人离开了御花园。
“要成仙不成?”绾妍回头睨了一眼她的背影。
.
.
是夜,一个让人不得不上心的消息传遍了六宫:今年蒙古王上递国书按例朝贡,这本没什么多言的。只是国书上乞求和亲之策,蒙古王希望将自己的女儿乌仁哈沁公主嫁来大楚,言辞恳切让皇帝不好拒绝。
“皇上怎么说?”据绾妍所知,这个公主是蒙古王唯一的女儿,蒙古王儿子众多,老来得女,简直娇惯得不行。这乌仁哈沁公主脾气火爆,真要是到了后宫可是要翻上天去。
乔鸯老老实实道:“蒙古王又是给钱又是给地的,皇上不好推辞,刚刚下旨给了个贵人的位分。”
绾妍舒了一口气——不过小小贵人,想来也翻不起什么风浪。
.
.
子时。
狂风吹得门户吱呀的响,绾妍被噩梦惊醒,呼唤着乔鸯的名字。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一道闪电照亮了大地,旋即天边响起隆隆的雷声,瓢泼大雨眨眼间就倾泻如瀑,那叫一个酣畅淋漓!
“好大的雨啊!”乔鸯抬头看了看天。
乔鸯为她披上衣服,扶着她走到窗前。绾妍看着窗外揉成一团浓墨的天空,心中笼着不安的疑云。
自是无眠。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