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濯荷集 > 雁书来

雁书来(2/2)

目录

苏息锁眉。

她继续说,“凡州与京师距离甚远,凡州之事传到京师需两天,最快快马加鞭也要一天。”

苏息接道,“快马加鞭一来一回需两天。”

可安宁郡主昨日才刚犯了事。

女帝凝神,“孤该说什么?料事如神?”

“不定,许是知女莫若父。”苏息垂首,替李赫辩解。

李姝和未登基前,李赫执权,苏息也感受过那时的安定祥和。

小时父亲也说摄政王李赫是极聪慧极忠心,如今姝和告诉他,李赫是这样的人。

他还是有点难以接受。

“他知安宁也就罢了,也知孤近年之变吗?”李姝和咄咄逼人。

帝王会允臣子欺骗吗?

与世隔绝,不知世事,何其谬也。

李赫为表不染朝廷之事,四年不上一书,如今上一折,其女恰好昨日犯帝威。

为其开脱,难免牵强。

李姝和蓦然说道,“可,他确为上昭做了很多事。”

她的母皇风流,少理政事,为人也有些自私,李赫是如何做的,姝和知道的很清楚。

从五岁记事到十二岁,她看着皇舅从三千青丝到华发多余墨丝。

哪怕知晓李赫,不是真的单纯问安,她还是心软了,对于这个战战兢兢十几载的皇舅,她怀有敬怜之心。

她不是撇开一切,就事论事的人,她念别人的功绩,念别人的好。

就因为这份好,她可以都忽略他的错。

苏息点了点头,“那您是如何想的?”

他说的应是安宁郡主一事。

姝和扁了扁嘴,“不知道,”她询声,“不如你想一个办法?”

她的意思约莫是要和安宁交好了。

但叫她和这种人示好,不如让她死了算了。

苏息沉吟片刻,道,“于郡主府办一宴如何?”

宴请京师贵女,邀来一聚。

“好主意,”姝和眼前一亮,“那孤总要送些什么,以表情谊。”

此或许说是荣宠更为妥帖。

“这要看陛下了。”国库有什么东西苏息是真不懂。

姝和思量片刻,笑靥绽,“那就赠二物。”

她让苏息拟稿,才写下谕诏。

上昭除却立嗣立后,封爵祭祀,奖励军功等大事,一律用谕诏。

苏息惊于李姝和的大方——绿绮,以及“李家宝树”。

曾有东晋谢家谢安称谢玄为谢家宝树,玉昭帝李怀熙与摄政王李敖集千金制一宝树赠与表妹李悦,称为李家宝树。

后燕妩郡主李悦逝,依其夙愿,李家宝树收于国库。

当谕诏传到郡主府时,李綮也在场。

他今日可以说是被硬拉来郡主府,李知蕙非要他指点一二诗书。

因是谕诏,摄政王只俯身作揖聆听,安宁郡主跪着接了诏书。

大监见事情办妥了,也不拖拉,这就离开了。

李知蕙捧着诏书看侍儿呈二物,二丈摸不着头脑,接着偏头看李綮。

李綮捧茶品茗,末了才说,“收下,陛下是看在武王的面子上,才与你示好。”

李知蕙也不是傻子,哪里听不出李綮的话中之意。

她就算再不甘愿,也是知道分寸的,她的阿爹和师父是不会错的。

她拜师的第一天,师父就摸着她的头说,“要不负众望。”

她比李姝和拥有的多太多了啊,阿爹阿娘的期望和关怀,师父的教导和庇佑,诸多的美好。

她有什么不知足,有什么不甘愿?

李知蕙比李姝和也幸运太多了。

如果可以一辈子受人宠爱,谁愿意如履薄冰啊。

李知蕙在李綮对边坐下,笑着问一句,“那师父觉得这两样御赐之物,在宴会之时,应摆在哪呢?”

李綮低头瞧诗书,“陛下这两样是用于撑场罢了,放哪你看着办吧。”

李知蕙点点头,继续请教诗书。

三更天,月如凝,云不行。

女帝在赵长婴的怀中躺着,蓦然她在睡梦中轻轻啜泣。

细微的声音惊起了赵长婴,他忙问,“陛下怎么了?”

可是姝和怎么会听见呢?

只须臾长婴就认识到,姝和只是做了梦。

他将姝和抱得紧一些,轻拍她的背,像哄一个婴孩。

姝和往他怀里钻,带着哭腔唤道,“阿玠……”

赵长婴的心猛然一揪,哄她,“别哭别哭……”

她再唤一声,“阿玠……”

赵长婴沉默片刻,唱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

呜咽声逐渐变小,李姝和的香腮雪上,泪迹斑斑。

赵长婴用衣袖为她轻拭。

他唱的桃夭安抚了女帝,他抚平她皱着的眉,在眉间落下一吻。

好眠。

天晓。

女帝下朝后来了诗彻苑,此时赵长婴在莳花。

李姝和在他后边,唤道,“长婴。”

赵长婴起身行礼,被姝和拦住了。

“孤来告诉你一件事,”姝和正色,“长婴,她和离了。”

赵长婴怔神,他当然知道她口中的她是谁。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