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 寻和环游记 > 第九章——风起澜湖

第九章——风起澜湖(2/2)

目录

“……”解秋寅被这种……极其不成熟并且单纯幼稚的想法给惊到无语了,再一看那杜如客,一本正经,瞬间被逗笑!

“……”台下和台上的杜如客,皆是莫明其妙。

解秋寅笑完,咳了一声,正色道,“杜公子,书确实读的多,解某受教了。”

“……”杜如客板着脸,“解公子,该你了。”

“台下的诸位仁兄,若有异见,尽管畅言。”解秋寅面向台下众人道,“说赢他,便算你赢。”

重诱之下,必有勇夫。

一位公子站起,朗声道,“杜兄说的太过片面,君子仪也,民者景也,仪正而景正,实在站不住脚。”

“如何站不住脚?”杜公子不服,“圣贤之言,岂有不对?”

“楚王好细腰,故朝中有饿人和秦桓公好紫服,一国皆服紫,意思一样,不过都是上行下效之意。至于以德化民,我就举一个最实际的例子,文皇帝一生励精图治,只有文献皇后一妻,未曾三妻四妾,更别说后宫佳丽三千,如今天下还不照样是男人三妻四妾?文皇帝简朴节约,可天下照样有挥金如土的豪门大户。如果是你,你能做到不纳小妾么?你能由奢入俭吃糠咽菜么?”

三妻四妾这些通俗易懂的话成功逗笑了台下的公子们。

“……”杜如客好像确实做不到,男人三妻四妾那不天经地义么!可他还是不服,“那——”

话被另一个公子打断,“并且你举的史例多是开国皇帝,末代君主并未提及,这些王朝灭亡,无非是君权旁落,外戚干政,暴民叛乱,王朝国祚和君德并未有太大关系。”

台下纷纷点头称是。

“杜兄,圣贤所言,乍看起来确实有理,但于今而言,很多经不起细琢,你所举例的上行下效,君德正则国祚久,实在是一种不太现实的情况。民不愚,臣不愚,君不愚,天下攘攘皆因一个‘利’字,圣贤‘以德治国’之法,于今无用。”又一公子起身道。

“这也是孔子为何周游列国而无一君愿听取他的治国之法原由所在。”一位公子道,“人皆因‘利’字而行,若是德比利有用,早就天下大同了!”

台下你一言我一语,用不着解秋寅开口,杜如客已经输了。

“……”杜如客羞愤奔下台,坐回原位,把头埋到桌下。

这时又有一位蓝衣公子款款上台,看了解秋寅一眼,转而对台下道,“既然君德与国祚无甚关系,那我想替台下仁兄向解兄请教一二,从秦至今,仍未有一个王朝国祚逾三百年,这到底是为何呢?”

台下向解秋寅投来求知的目光。

解秋寅只淡淡道,“此与论题无关,不便作答。”

虞大人却起身道,“既是论辩,便允许诸位俊生畅所欲言,正好老夫也想听听你的见解。”

“……”这下解秋寅没办法拒绝了。

“历代王朝灭亡,无非几个原因,所谓‘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

“国祚为何不能长久,先人已说的非常明白。”解秋寅道,“解某不过拾人牙慧,国亡之故,以史为鉴,无非爱臣太亲,人臣太贵,主妾无等,兄弟不服;国无常强,无常弱,上用目下饰观;上用耳,下饰声;上用虑,则下繁辞。”

“为君者,权轻臣重,要在四方,失其中央,聚众不伐,有大失于上。为臣者,臣之所道成奸者八术,同床、在旁、父兄、养殃、民萌、流行、威强、四方;凡此八种,必危社稷。”

“然木虽蠹,无疾风不折;墙虽隙,无大雨不坏,暴民叛乱,只是最后一篑。”

对面的俊美公子闻言一笑,“那照解兄的意思,这亡国之征,便是君不君,臣不臣,民不民喽?”

“非也。”解秋寅道,“阁下这般理解太过肤浅,我所引用前人所说之话,并非是用来说这个。”

“哦,是么?那依你之见,国不能长久难道是不奉法?奉法则可长久?”对面的公子又问道,“秦有《田律》,汉有《九章律》,近来《魏律》、《晋律》、《北齐律》这些律法倒是有,可这些王朝都已灭亡,这又怎么解释?”

“我赞同你前一半话。”解秋寅侧身面对这位俊美的年轻公子,“至于后一半,全是废话。”

“我姜某洗耳恭听。”年轻公子丝毫不被解秋寅的刻薄言语所伤,反倒拱手相请。

“《田律》、《九章律》此等能叫做法么?”

解秋寅反问。

“所谓法者,令行禁止,宪令着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解秋寅接着道,“请问在场的各位有谁孰知《开皇律》?”

“这……”确实没有人去钻研这些与‘经书’无关的律例刑法。

台下众人反应似乎在解秋寅意料之中。

“诸位熟读经史子集,却不知本朝律法,更遑论那些目不识丁的黎民百姓,律法不入民心,有何颜面称之为法?”

“欲成方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所谓规矩,于国而言,就是律法。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不阿贵,去私曲就公,群臣不游于法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这才是真正的法。试问有哪国哪朝的律法真正做到这样了?”

“非法之法也包括阁下说的《开皇律》么?”姜公子笑问。

“当然包括,‘八议’、‘例减’、‘听赎’就是阿贵刑避大臣。”解秋寅毫不避讳,“释法用私,纵观前史,哪个朝代的法律管到了皇帝头上?要我说,王朝更迭,百代必衰是必然,再合理不过。”

“……”台下众生又开始小心翼翼议论。

当着朝廷大臣的面诋毁当朝律法,有够不怕死的!

两位大人相互讨论,解秋寅听不到他们在说什么。

“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而富强,吴起枝解于楚,商鞅车裂于秦,君主死则变法败,楚秦皆亡。若是法大于君,君臣与民皆制于法,虽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君死法犹继,沿袭二世三世至于百世,又有何难?”

“人无法则伥伥然,有法而无志其义则渠渠然,依乎法而又深其类然后温温然。”

“……”姜姓公子听罢,沉思良久,又问,“那依解兄之见,一国律法该如何制定才算得上真正的法?”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解秋寅懂得适可而止,不再多说。

这时台下又一位公子主动跳上台,对众人道,“听完解兄一番话,在下苏某倒有一番领悟,所谓‘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然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无利不行,君王也是人,人皆有私,君王亦有私,法由君王制定,那必然是站在君王一边。所以若想要君臣民皆制于法,实在有些难,你们说,在下和解兄说的对不对?”

这位苏公子见解秋寅直言,两位大人并未见怒色,反倒听得格外认真,也就放开胆子直抒胸臆了。

不仅如此,还要带着台下的公子们起哄,真是个人才。

“对!”

“对!”

“对!”

台下的公子也大着胆子,真跟着起哄。

“……”解秋寅看着他们这般群情激昂,心里却在想着,若是有一天这些富贵子弟触犯了刑法,占了人家田,抢了人家的妾,又会是个什么样?

有意思。

估计和他一样,说的到做不到。

不怪他思想消极悲观,事实本来就这样。

※※※※※※※※※※※※※※※※※※※※

①本章所引用圣贤之言,皆来自《韩非子》、《荀子》、《孟子》、《论语》等等等等(为了展现安演喜欢的秋寅不是个铁憨憨,我专门把这些书翻出来认认真真读了一遍,信不?反正我是真读了,我太佩服我自己了!)

②作为一个封建贵族,解秋寅能有这些思想其实很难得,他是一个有自己独到思想的人,想做君主,并不是他的空想。他从来不是一个空想而不付诸行动的人。他的能力配得上他的想法,配不上的也请相信他会努力。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