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7 章(2/2)
十一那日,收到宋大郎的来信时,就知道他已经从京城启程了,按理说该能在十五前归来的。
没想到耽搁了这么些天,伸长了脖子数着手指头,都没见着宋大郎的身影,怪道刘氏忧心起来。
听了婆母刘氏的话,想起宋大郎稳重沉静的面容来,李慧娘不由自主地顿了顿。
过了好半晌,似是想起什么往事那般,李慧娘柔和的目光里头稍微闪了闪,而后才好声好气地劝慰起刘氏来。
“娘,大郎是个心里头有成算的,该是有什么事耽搁了罢,咱就放宽了心等着,没准儿他今儿晚就回来了。”
虽说话是如此,刘氏哪能不懂得这个道理,只不过还是忍不住担忧起来,这亦是人之常情。
“确是娘着相了,许久不见大郎,怪想念着他的,知道他要归来就惦记着紧。”
看了眼嘴角含笑的李慧娘,刘氏笑了笑继续道:“京城而来路途遥远,难免被什么事给耽搁住了,耽搁个几日亦是可能的。”
说罢,拉过李慧娘细幼柔韧的手臂,刘氏温厚粗糙的掌心摩挲了会儿,而后又慈祥和蔼地拍了拍她的手。
“眼见着咱家的日子越发红火,大郎跟二郎的前途有了着落,娘跟你爹都没什么好忧心的了。”
“只盼着你们这些小辈,往后都能好好的。”
忆苦思甜起来,刘氏心里头有颇多感慨,千言万语终是化作一句感叹。
“这么多年亦是苦了慧娘你,好在咱总归都是熬了过来,往后都要好生过日子,娘跟你爹总会站在你这头的。”
听了刘氏真切诚恳的话语,李慧娘心下似有滚滚热流涌动,看了眼婆母认真严肃的脸色,眉开眼笑地点了点头。
婆母刘氏这番话的来由,无非是见着宋大郎得了贵人赏识,又曾听说过那些个高门大户里头,大大小小的龌蹉事儿。
兴许是怕李慧娘心思敏感,因着宋大郎这般的变故,心里头胡思乱想起来,这才开门见山地与了她承诺,好安了她的心。
俗话说,一讲曹操曹操就到,这话还真是半点儿没错。
李慧娘跟刘氏在堂屋这头说着话,原在新屋子那头忙活的初杏得了消息,就忙慌兴高采烈地蹿了过来。
“娘子,婶子,咱家大爷回来了!”
先闻其声再见其人,听见了初杏兴奋不已的声音,李慧娘跟刘氏连忙转过头去,才见初杏那丫头从小门蹦蹦跳跳地蹿出来。
初杏还没来到跟前,刘氏就猛地从座上站起来,见着脸上神色激动不已。
“初杏,你这话可是真的,从哪儿听来的?”
李慧娘亦跟着刘氏一道儿,站起了身子来几步出了堂屋,脚步匆忙地走到初杏的跟前。
初杏这丫头许是得了消息,就急急忙忙地狂奔了过来,眼见着这下气都没喘匀的,身子一抽一抽地大口呼着气。
见着初杏这般急躁,李慧娘心下好笑不已,没好气地说道:“你这丫头,毛毛躁躁的,先别急喘匀了气再说。”
刘氏过了最是激动的时刻,这下子稍微冷静下来了,亦是跟着对初杏笑道:“慧娘说的没错,初杏丫头好生喘口气,别着急。”
听得李慧娘跟刘氏的打趣,初杏又急躁又好笑的样子,让人见着实在啼笑皆非。
好不容易喘匀了气,气息逐渐平复下来,初杏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脸上布满兴奋的红晕。
“嘿嘿,娘子,婶子,刚才初杏去二舅母家里,在村子里见到大爷了。”
虽说初杏从来没见过宋大郎,来了杏花村这么些时日,早就将村子里的村民都认了个遍,不说都能喊出名字来,认人却是一见一个准儿的。
猛然间见到眼生的宋大郎,又听到旁的村民的谈话声,初杏顿时就反应过来了,忙不迭地就忙慌跑回了宋家来。
“大伙儿都在说,大爷领了个秀才先生回来,带着人往村长家那头去了,待会子就该家来了。”
见李慧娘跟刘氏目光灼灼地盯着自己,初杏语赶忙似连珠那般,一下子把话都给说清道明了。
听了初杏的话,刘氏倒是彻底镇定下来了,这下子见着眉开眼笑的,“好,大郎许是有事找村长商量,咱就安心在家等着就是。”
“眼见着日头还早着呢,亦不知路上可曾吃过东西没有,娘去灶间看看有什么吃的,先给备下了好让大郎回来就能吃上。”
许是听得了宋大郎归来的消息,刘氏见着红光满面的,嘴角的笑意压都压不下来。
“慧娘,娘自个儿去灶间忙活就成,你跟初杏先去拾掇下东西罢。”
“待会子大郎就该家来了,到时你们两口子好生说说话。”
刘氏说着话的时候,对李慧娘暧昧地眨了眨眼,里头促狭的意味不言而喻。
因着要拾掇搬弄东西,眼见着大家都有几分形容狼狈,刘氏这话无非是让李慧娘,去好生装扮拾掇下自己。
听了刘氏的话,李慧娘佯装羞涩地点了点头,眼珠子却不由自主地转了转,里头似有流光闪过。
初杏见着李慧娘这般,倒是不明所以地咧着嘴笑了起来,颇有几分让人捧腹的傻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