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古代农妇生活日常 > 第 81 章

第 81 章(2/2)

目录

李慧娘几人来了,就都往院子里的灶间去了,里头熬煮着

的骨头汤,飘散出馥郁浓香,诱人无比。

先前就卤着的老卤,香料的独特味道,伴随着浓烈的肉香味,让人垂涎欲滴。

铺子里要卖的吃食种类繁多,汤汤水水的粉面云吞,包子蒸饺糯米卷儿,以及肠粉跟个别的小吃,还有喷香火热的炒河粉。

新研制做好的干米粉,李慧娘没想着在铺子里卖,早前跟胡掌柜说好了,先都供给了鼎丰楼。

现下因着人手等缘故,米粉暂时都无法大量制作起来,只能先少量地做好了,隔段时间就给鼎丰楼送去。

吃食的类别听起来杂乱繁复,分配好人手操持着,倒也能有条不紊地操弄起来。

现下天色已经大亮了,日头从东边儿升起来,明亮柔和的阳光发散开来,丝丝缕缕铺洒在东大街上头,生气蓬勃。

李慧娘几人将做好的汤底,跟包好的包子、云吞、饺子等吃食,统统都搬到了前头的铺子里。

打开了门脸儿的门板,在铺子前头支起了棚子,在棚子里摆了擦拭干净的桌椅。

又将些个生好了火的炉子,搬了出来摆放好,放上烧好的大锅热水。

只等着锅里上汽了,好蒸制起包子跟饺子等吃食来,一切准备就绪。

东大街逐渐喧哗起来,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商贩的吆喝声爽朗豪迈,此起彼伏声声不息。

宋家的这间铺子,由李慧娘跟刘氏宋父他们,仔细商量后取名为宋李记。

还特意让人刻了牌匾,先前就挂了上去,用红绸布盖着。

铺子开张的日子,除了胡掌柜他们知晓,就跟少许老顾客提及过而已。

说实在话,今儿第一天的买卖会如何,李慧娘几人都没谱,反倒有几分忐忑紧张。

铺子开张大吉,李慧娘几人没想着,弄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来吸引招徕顾客。

只打算吉时到了,简单地点了爆竹,应个景祝贺一番就作罢。

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吃食做得好的话,在这繁盛热闹的东大街上,亦不怕没了客人来光顾。

倒是胡掌柜那儿来人说了,让李慧娘他们先等着,吉时到了会过来送礼庆贺。

自宋李记开了门脸儿,就有不少被飘散出来的香味儿,吸引而来的行人上前问询,想要买里头的吃食来着。

宋父他们见着了,只好声好气地把人给稳住了,说等会子揭了牌匾,到了吉时才做买卖。

眼见着吉时将至,终于见到了胡掌柜等人的身影,连杨师傅都躲了懒偷闲过来了。

见着了胡掌柜跟杨师傅,以及梁安几人,李慧娘跟刘氏宋父他们,连忙迎了上去。

“看来时辰刚好,总算没误了吉时。”

胡掌柜捊了捊下巴上的胡子,几下从容步上前来,环视了下宋李记的门脸儿,这才笑容满面地说道。

“这铺子见着倒是不错,捣腾得有模有样儿的,慧娘丫头能耐着呀。”

杨师傅眯缝着细长的眼睛,掐着腰立在胡掌柜身旁,白胖的脸皮子满是促狭的笑。

李慧娘上前来招呼着几人,让胡掌柜进了门脸儿前支起的棚子里,坐下给亲自倒了茶水。

“时辰正正好,就等着胡叔跟杨老你们,来给铺子揭牌匾呢。”

胡掌柜几人的身后,还跟着一连串的陌生面孔,李慧娘先前未曾在鼎丰楼,跟月盛斋里头见到过。

那几个壮实的汉子,手里头有拿着锣鼓的,以及其它李慧娘不大认识的行当,瞧着似是耍杂耍的艺人那般。

心里有了疑问,李慧娘张嘴就问了出来,“胡叔,杨老

,后头那几个伙计,似未曾见过的。”

“怎的拿着那些个,我见着觉得奇形怪状的行当,跟耍杂耍的似的?”

说这话的时候,对着那几个陌生的汉子,李慧娘生疏有礼地点了点头,算是打过了招呼。

“哈哈,慧娘丫头,我以为你见多识广,准是看过杂耍的,没成想你还不晓得呢。”

听了李慧娘的话,杨师傅毫不客气地,立马就咧嘴大笑了出来。

“胡掌柜给请了杂耍戏班子来,今儿就让你好生涨涨见识,可别被这些个厉害把戏给慑住了。”

李慧娘还真没见识过杂耍,听了杨师傅这话亦不恼,含笑应好。

见着杨师傅戏谑的表情,继而笑道:“杨老放心,慧娘的胆子可不小,轻易糊弄不住的。”

见李慧娘这般笃定,杨师傅顿时仰头哈哈大笑起来,声音洪亮爽朗。

吉时到,胡掌柜给了个眼神,吩咐跟着来的梁安,将礼拿给了刘氏跟宋父。

随行而来的几个杂耍艺人,就开始敲锣打鼓地耍弄起来,有喷火的,掷飞镖的,还有练刀枪不入的等等。

种种炉火纯青的技艺,令人眼花缭乱,好生大开了眼界。

宋父在铺子门前燃了爆竹,胡掌柜跟杨师傅同时揭开了,悬在门脸儿上头的黑亮崭新牌匾,宋李记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赫赫在目。

牌匾一揭,杂耍那处正是紧要厉害关头,顿时传来众多路人的高喝叫好声,连绵不绝。

宋李记原先还在摆摊子的时候,就在镇上有了些许名头,今儿有不少的老顾客过来捧场。

何况开张大酬宾,买了铺子里头的吃食,还有李慧娘新做的吃食,当添头赠送给来客。

吃着手里头的吃食,见着眼前精彩绝伦的杂耍,边吃边欣赏岂不乐哉。

有过来凑热闹的好事者,跟挤挤攘攘的客人围拥着,宋李记可说是客满盈门,热闹不断的了。

躲在暗处观望的张氏,见着这般热闹场面,瘦削凹陷的面容上,神色复杂难辩。

而另一头的汪翠环,亦不知出于何种心思,忽而硬是抛下摊子里的事儿。

丢下身后刘水生焦急的呼喊声,不管不顾地跑来李慧娘的铺子前头,站在角落将这番盛况收入眼中。

见着这般红火热闹的气氛,想着自个儿摊子前的冷清寥落,汪翠环紧咬着牙根忿恨不已。

死盯着人群里头,正在忙碌的李慧娘几人,面容扭曲了一瞬,过了好半晌才僵硬地转了身子,怒气冲冲地离开。

汪翠环跟着宋家的尾巴,来到镇上摆摊子,做起了包子买卖后。

杏花村的村人对此,虽说在背后念叨过几句,却也没说什么过分的话。

毕竟有能赚钱的手段,自个儿又有能耐的话,谁不想着能捞上一笔,这原也没什么好辩驳的。

然而,人心不足蛇吞象,汪翠环的摊子虽说能赚几个子儿,却难以填满她贪婪的欲望沟壑。

眼见着李慧娘的铺子,乍一开张就这般旺盛火爆,汪翠环恨得牙痒痒的,心里头气极了。

殊不知,知足常乐人无忧,老是惦记旁人的东西,不过庸人自扰,终究讨不着好。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