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2/2)
又百年后,这种新法门也初现弊病,不同的门派武学用气不同,与传统修真练气走向冲突,很难融合,而顺利融合在一起的又多数晦涩难明,不易修行,甚至有些功法考究不深,修者容易误入歧途,走火入魔。
慢慢才有人将这“新法门”分开修行,各门各派尝试改变引气规律,并使招式功法环环相扣,无法越阶,如此才相辅相成。而百家互通交流,灵感流窜来去,经历几代变更,演化成今日的“气”与“势”。
说起来玄妙,其实也并没有什么,曾经困扰几辈人束手无策的难题随着时间大都也就变成后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常识”了。
在现在看也不过就是谢遇修习的“练气”和本门剑法“阳春白雪”。
“本门祖师擅用剑,便有剑法‘阳春白雪’,”封沉前面说了一大通,也不知道这几个小家伙听懂没有,“你们学的剑法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用的,得‘御物’之后才能有所领悟,不过剑法本身与练气并无冲突,便是当看看眼熟练练姿势,将来也能容易些。”
封沉当年那些师兄弟们和这些小弟子一样学练气的时候,听说还有剑谱,都哀嚎着想,自家祖师爷不知道怎么想的,修了一套气功不够,还琢磨出一本本门剑谱来消磨弟子们的决心。
直到他大师兄与他解释,才霍然明了,因此,他教谢遇他们时会先说缘由,再讲剑法。
不过也没什么必要,除掉魏长昕这个单纯因为剑用起来比别的顺眼就接受了剑法的奇葩,和还拿不起剑的白露,其他几个显然非常感兴趣,尤其萧綮,天生就是个剑痴,要抱着睡觉那种。
再说“阳春白雪”。
据封沉说,祖师爷参天悟道数十年,尝遍人情冷暖辛酸百味,最终悟出一套道理,再将这些编书成册,才有了这套功法,供后人参悟学习。
如果说前面因为修士为什么要学武,而讲了一大串的“修真演变史”,有些玄乎大体可信,那么这个说法就让人将信将疑,谢遇没能把“感悟”和“功法”前后联系起来,反而觉得
要是一个人感悟感悟就能腾云驾雾,那整片天大概都不够站的。可再仔细想想,祖师爷何许人也,必定超凡脱俗英明神武,要是有人能成为第一个修士,那为什么祖师爷不能编出这么个“阳春白雪”呢?
他便又觉得非常合理,欣然接受了。
“阳春白雪”统共一十七式,分“阳春”和“白雪”两卷。
阳春十三式,招式行云流水,其间规律有迹可循,重在“阳”字,是春回大地的浮生之相;而白雪四式正与之相反,其意应万宗沉寂,引一脉寒气,进益即自损,极耗心性又修行艰苦,非意志坚定者不能为之,且卷章虽少却晦涩难懂。
这一生一灭,是两套完全不同的功法,一个人一生可能都学不完其中一个,何况其中还有要磨合的冲突,就封沉所知,没一个人能同时掌握这两卷,自然让他们两者择一。
通常来说,让一个初来乍到什么都不懂的人二选一,也就比逼娼为良浪子回头容易那么一点点吧,不过在这不是问题,但凡有点脑子的人两相权衡下来,必定会选“阳春”。
而他们要是问问便能知道,师叔伯之中鲜少有人学“白雪”,就算选了也没练出什么结果来,他们这代更是一个人都没有,连个问一问的机会都找不到。
谢遇想了想,同样是剑法,修习的人多不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可以探讨学习吗?
他勤奋刻苦且谦逊,心中始终记得自己是个城隍庙里什么都不懂又什么都想知道的小乞丐,也无心给自己提高难度冲着没人学的去,当即就选好了。
然而当他抬头看师父时,却发现师父也在看着他。
封沉同门师兄弟中就一人修习“白雪”,其中艰难他从始至终看在眼里,而最终那人却落得个走火入魔的下场,当真是后继无人,如今有这么一个资质心志都上成的人选站在他面前,他一方面不忍心看着弟子多受苦难,可另一方面,怜才爱才中也会生出一丝延继香火的私心。
谢遇只觉得封沉目光沉沉落在他身上,不知道想到了什么,那双总是温和的眼竟有几分破败的灰沉。
他是有什么想对我说的吗?谢遇疑惑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