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书香人家 > 102

102(2/2)

目录

“饱了,儿子不困,阿爹,咱们现在去吧?”心心念念的十六,生怕老爹途中返悔。

“你不困,阿娘困啊。走吧,养足精神才能玩的好。”

颠簸一上午,怎会不累,谭璇起身先将饭钱付过,再同店家约好明早让他将送柴之人留下做向导,并言明不是白做有报酬。

和山竹等人碰头后,在客栈短憩半个时辰,一家人不再街上闲逛乘车直奔海边。

清河县的海岸线地势较为平坦,广阔的滩涂附近零星分布几个鱼村,一行人穿过,自然吸引村民注意纷纷出来瞧热闹,新鲜个不停。

车子最终停在临近海边一个村口,村里的保正走出问谭璇来此地目的。

“在下打从清河县城赶来,据闻九龙镇的鲈鱼鲜嫩肥美,特来买上几条,卖家儿说春汛水大尾数不够,还要等上一等。闲着无事,便带着媳妇小儿,耍一耍海。”

谭璇笑着张口胡诌道,一旁诚实的十六想开口纠正他们特意来看海的,被漾起笑意的明锦捏了捏小手,阻止了。

保正将烟管别进腰带里,为自家村子做宣传:“俺们村子的汉子婆娘全都出去打鱼,凭您想要啥,都有。下次再来买,甭去镇子上了,每尾鱼多要你十来个钱哩。”

“俺家打的鲈鱼,这么长,只要三十文钱,镇子上要四五十文哩……”

一个十来岁的瘦弱少年,眸子清澈明亮,小脸晒得黝黑,身穿玄色短褐,袖子卷起露出细如麻秆的黑手腕。

听村保说完,连忙伸展胳膊比划着他家鲈鱼物美价廉。

“哥哥说的是不是海鱼,阿爹说海鱼可大了!”一点都不怕生人的十六,跑到少年身旁仰头好奇问道。

“不是呢,海鱼比鲈鱼大,俺家屋檐下晾的有俩大个的,这么这么长哩,不信,弟弟可以去瞅瞅!”

另一个六七的小女孩此刻噔噔的跑了过来,主动约十六去看海鱼。

人堆里的其它孩子不由自主纷纷加入进来,你一言我一语的为十六解疑答惑。

谭璇与明锦相视而笑,吩咐让小厮一旁看顾,只要别跑到海边,随他们闹去。

自己则吹着海风遥望远处水天一色的湛蓝海景,与健谈的村保闲叙,很是惬意。

“远处飘的船只全是出去打鱼的吗?可有往来走货的大海船?”谭璇抬手遥指荡在海中的黑点点,随意问道。

“咱这没有,这里水浅,大船过不来,一旦搁浅得费不少力。听老辈人讲,百十年前尚没海禁,清河郡可热闹哩,郡城北有个大渡口,大船小船一天到晚没停过。自打仗后,那些船不敢往这来了,一股脑的都跑北面府城另僻的渡口了。”说完,叹息一声,忍不住又将烟管拿出,放入烟丝抽起来,眉宇间尽显愁容。

“村里人平时打的鱼贝可是还需费力运往海陵府?”海陵府也是临海府城,紧邻闽府,华朝重要的水上通商府城。

“那能有啥法,谁让人家有盐田哩,近两年海里的鱼儿虾的也学贼了,不往近处跑,村里人得出远门才能混饱肚子。听闻县里来了个青天大老爷,海神娘娘观音菩萨保佑官老爷能给俺们指条明路……”

谭璇听了底层老百姓发出的希冀之声,心里五味杂陈,原本轻松畅快的游玩心思顿时消散的无影无踪,望着远处挤在一堆同孩子玩闹的孩童,长叹口气。

“放心吧老爷子,县官大人定会想办法让大家吃饱饭,有银子使。”敛起愁绪,忙笑着安慰围在一处的村民。

“真要有那么一日,俺们在祠堂里为知县老爷立长生碑,早中晚三柱香保佑大人长命百岁!”人群堆里有人附和道。

“还不止哩,朔日望日莲花寺进香祈愿……”

……

傍晚海风渐大,夹带着一股冷意,即便再暖和,毕竟正月头,谭璇忧明锦身子弱耐不住,陪儿子在海边玩闹会,带着村里人送的海螺花贝并半木桶活的小螃蟹回了九龙镇的客栈里。

车中,谭璇忍不住走神,一会想着明日的九莲山之行,一会回忆海边村民迷茫的神情。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