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2/2)
大伙听了十分眼热,各自私下吩咐自己的儿子女儿好好学习,包括手高眼低的小叔沈大宝也忽然兴趣大涨跟着学字认书,沈大官没有反对的意见,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
沈大官不想浪费时间,尽可能在课堂表现非凡的学习进度,使得班上的另外几个有天分的学生奋起直追,以及几个念了几年自以为不错的学生头皮发麻,黄老师则大喜。
学习要扎实,沈大官从小就明白如何高效率的学习,复杂的知识简单化,简单的知识绝对化,一遍大概明白其中之意,二遍大部分已经熟练掌握,三遍即可背诵通读。
沈大官把握着学习的进度,不会超出一大截显得太离谱,却也用一般人望尘莫及的速度,稳定获取进步学习赶超其他学生,沈大官则继续抄书既赚钱又能练字。
黄老师发现后充满疑问,有些知识未学如何写成书,沈大官则回了一句,依样画葫芦,黄老师更为惊叹,想着莫不是如此才进步如此神速,摸着胡须说,莫要多费心思赚取铜臭,多多用心准备明年的科举童生试才是正经。
沈大官回道谢谢老师好意,不过因为家贫不忍家人受累,所以自强不息以此磨炼自己读书。随着时间推移,沈大官的字越练越顺,写的也越来越快,越来越好,每个月抄书赚的钱由二两变成三两,三两变四两。
古代启蒙书极为好卖,每本书的价位也不同,字迹越好就越能卖出价钱,沈大官在私塾上了十个月的课,黄童生感觉教无可教,沈大官考童生的火候到了,但是要考秀才还差的远。
沈大官抄书除去花销一共赚了二十七两银子,全都交给沈奶奶,现在家里一个月吃一回肉,七枚鸡蛋竟然有五只小鸡孵出来,最后只有四只长大,三只母鸡一只公鸡,每天都能下三到五枚鸡蛋,沈奶奶每个月攒起来去集市卖鸡蛋。
沈奶奶决定买田,旱田一亩地下等二两左右、中等三两左右、上等五两左右,水田一亩地下等四两左右,中等八两左右,上等十二两左右,旱田多,水田少,下等田中等田还有人卖,上等田谁家都是捏在自己手里世代相传。
沈奶奶买了三亩中等旱田和两亩下等水田一共花了二十两三百文钱,在村里谁家卖地谁家买地不出三天就传遍整个村子,沈家一口气买了这么多土地,打听之后只知道沈大官念书有出息,挣大钱。
现在村里哪家能基本管饱又吃的好,沈家每个人的精神面貌与以前自然大大不相同,穿的衣服也是又厚又新,谁提到沈家的大官都竖起大拇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