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陶阵联锁(1/2)
“竹脉初探”让林羽意外发现了地下暗河的天然石缝水源,并利用竹筒引水,但竹筒易腐的问题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水源引流的瓶颈,林羽在陶阵联锁中尝试采用更持久的材料——陶土,通过复杂的烧制和拼接工艺,构建了高效的导水和过滤系统,确保了山洞的稳定水源,进一步强化了“不依赖外界”的生存底线。
在“竹脉初探”中发现的地下水源,无疑是林羽在末世生存的一大转机。然而,竹筒易腐的问题让他意识到,这种临时的引水方式无法长久。他需要一种更耐用、更稳定的材料来替代竹筒,确保地下水源的持续供应。
林羽想到了陶土。陶土在高温烧制后,质地坚硬,不易腐蚀,是制作导水管道的理想材料。他决定利用山洞内的简易陶窑,烧制陶管,构建一个持久的引水系统。
他开始在山洞周围寻找高质量的黏土,并将其筛选、揉搓,去除杂质。然后,他将黏土捏制成一个个中空的圆管。这个过程需要极高的耐心和技巧,因为陶管的厚度必须均匀,才能保证烧制后的强度。
制作完成后,林羽将这些陶管放入陶窑中,用干柴进行长时间的烧制。高温让黏土逐渐硬化,最终变成了坚固的陶器。他烧制了大量的陶管,准备将它们拼接成一个高效的导水墙。
他将烧制好的陶管带到地下暗河的石缝处。他没有简单地将陶管插入岩隙,而是将它们以蜂窝状排列,紧密地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过滤墙。这种结构不仅增加了引水的接触面积,还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石缝的渗水。
为了进一步过滤水源,林羽在陶管的内部内填苔藓。这些苔藓具有天然的过滤作用,能够吸附水中的杂质和微生物,确保水质的纯净。他甚至在陶管的连接处,用黏土进行密封,防止漏水。
然而,当他将陶阵安装完毕,等待水流时,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了。
由于地下空间的温度较低,陶土遇冷开裂!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陶管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细小的裂缝。虽然没有完全碎裂,但漏水严重,大部分渗水在流淌到陶罐之前就已经流失。
林羽感到一阵失望。他没想到,辛辛苦丁制作的陶阵竟然会因为温度的变化而出现问题。但他没有放弃。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挫折,他必须找到解决的办法。
他开始分析漏水的原因。陶土的韧性不足,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容易开裂。他需要一种具有弹性和韧性的材料来加固陶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