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小说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6章 (26)柴胡加芒硝汤

第6章 (26)柴胡加芒硝汤(1/2)

目录

原文: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伤寒十三日不解”,意味着患者感染伤寒已经十三天,病情尚未缓解。伤寒在中医中通常指的是外感热病,病情缠绵难愈,此处强调病程之长,说明病情较为复杂。

“胸胁满而呕”,是少阳病的主要症状之一。胸胁满闷不适,伴有呕吐,提示病邪已入少阳,少阳经气不利,气机升降失常。

“日晡所发潮热”,日晡即日落时分,大约下午三到五点。此时发热如潮水般涌来,是阳明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提示病邪有入里化热的趋势。

“已而微利”,即随后出现轻微腹泻。这通常不是少阳病的典型症状,而可能与误治有关。

接下来,“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这句话揭示了病情的变化及误治的原因。原本这是柴胡证,即少阳病,应使用和解少阳的方法治疗,如下法(此处应理解为不可用峻猛的下法,而非绝对禁止下法)应不会导致腹泻。但现在出现腹泻,说明医生可能使用了丸药(通常指药性较为峻猛的下药)进行攻下,这是不恰当的治疗方法。

“潮热者,实也。”进一步强调了阳明里实热证的存在,这是误治后病情发生变化的结果。

最后,“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给出了正确的治疗策略。首先,使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解决胸胁满闷、呕吐等少阳症状;随后,使用柴胡加芒硝汤,在和解少阳的基础上,加入芒硝以泻阳明之实热,解决潮热、腹泻等问题。

柴胡加芒硝汤方

原文:柴胡二两十六铢 黄芩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一两(切) 半夏二十铢(本云五枚,洗) 大枣四枚(擘) 芒硝二两

这组药材,其实是小柴胡汤的一个变方,柴胡加芒硝汤的部分组成。在中医经典《伤寒论》中,柴胡加芒硝汤是用来治疗少阳病兼阳明里实证的方剂。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组药材的组成和剂量:

柴胡二两十六铢:柴胡是少阳病的主药,具有和解少阳、疏肝解郁的功效。这里的剂量相对较大,体现了其在方剂中的重要作用。

黄芩一两:黄芩苦寒,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与柴胡相配,可以加强和解少阳的作用。

人参一两、甘草一两(炙):这两味药都是补益药,能益气健脾、调和药性。在方剂中,它们起到扶助正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