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九十四)(1/2)
成为文学社执行编辑
因为在安城日报的人物稿件取得了较好宣传效果,林小华在安城师范学校的知名度更高了。郭小江决定邀请林小华担任文学社执行编辑,负责组织和策划各类新闻采访活动,以及所有稿件质量把关工作,这就在常学习之外增加了不少负担。
面对新的挑战,林小华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深知,这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认可,更是为乡村教育发声的宝贵机会。于是,他合理安排时间,白天忙于学业,晚上则投入到文学社的工作中,认真审阅每一篇稿件,力求每一篇报道都能触动人心。
一天晚上,林小华正在计算机教室编辑新一期的文学社期刊,刘慧慧轻轻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刚完成的稿件,微笑着递给林小华:“小华,这是我写的关于这次演讲大赛的采访稿,你看一下。”
林小华接过稿件,仔细阅读,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知道,刘慧慧为了这一篇稿件也忙了好几天,刘老师也几次修改了稿件。
“慧慧,这篇稿件写得很有深度,细节描写也很到位。”林小华微笑着说,“不过,结尾部分可以再强化一下后续工作开展。你可以着重强调参赛选手们的成长与收获,这样更能激励读者参加下一阶段活动。同时,建议在文中加入一些具体的感人事例,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听了林小华的建议,刘慧慧赶紧打开了旁边的一台电脑,认真修改起来。大约半个小时之后,刘慧慧修改完毕,抬头看向林小华,眼中满是感激。
“小华,你的建议太好了,稿件这样写更全面了!”刘慧慧开心地说,“我马上用qq发给你,请你接收一下。”刘慧慧伸了个懒腰。
不知不觉间,时间已经来到了晚上10点,其他同学都回去睡了,只剩下林小华和刘慧慧两人。刘慧慧不由自主的坐在了林小华身旁,看着林小华忙碌着。
“小华,你怎么这么喜欢文字工作呢?”刘慧慧好奇地问。
“我小时候家里比较穷,但是我们家书本比较多,我看了很多书,四大名着我上小学时就看完了,所以就想写自己的文学作品。”林小华停了一会,“我们家有三个孩子,全靠父母卖农产品供我们上学。爸爸妈妈都很勤劳,我也想记录那些难忘的故事。”
刘慧慧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敬佩:“原来如此,你的经历真的很励志。难怪你写的文章总是那么有感染力。”林小华笑了笑,继续专注地审阅着稿件,心中更加坚定了用文字传递力量的信念。
窗外,月光如水,洒在两人专注的脸上。林小华轻声说道:“文字,是心灵的声音,它能跨越时空,触动灵魂。”
刘慧慧点头,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是啊,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两人相视一笑,继续在文字的海洋中遨游,追寻那份深藏心底的梦想。
“我说教室里怎么找不到你,原来你在这里忙啊。”下晚自习之后,李月华找了林小华很久,后来才从陈清泉那里得知林小华在教师节教室忙着。
李月华笑着走过来,拍了拍林小华的肩膀,“你们俩真是拼命三郎啊!”
林小华抬起头,微笑回应:“是啊,“我们都在为梦想努力。”
李月华点点头,眼中满是理解,“不过也要注意休息哦。”
刘慧慧笑着接口:“放心吧,我们会注意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