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围城(1/2)
杨仝是江西兴国人,本来是二甲进士出身的文官,做过两任知县,一任府同知。
景运元年之前,他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武将。
开玩笑,哪个文官想做武将!
他给自己的规划是为官一府,造福一地百姓,如果能更进一步坐上三司之一,当然就更好了。
至于再往上的层次,他也从未想过。
人贵有自知之明!
然而,世事的转换来的猝不及防。
景运元年,有御史胡观上奏,请命将卫所同知,由世袭军职改为文职,当政的老太师力排众议,推行了这个调动。
而杨仝因在县令任上曾有剿匪之功,成了第一批的调任官,充任了振武卫同知。
其实也正是因为他的文官履历,加上陈牧力保,杨仝才能坐的上大同副总兵之位,否则凭借他的战功资历人望,这辈子也摸不到门槛。
但是如果让杨仝自己选,现在的他宁可回去耕田为生,也不想做这个官了。
实在是太煎熬了!
“看忠义指挥若定,一派从容,怎么到我这,就这么难呢!”
陈牧离去后,他按交待又是埋火药,又是放火车,成功迟滞了蒙古前锋三天的时间。
可惜最终蒙古大军还是将小小的静乐四面合围,连没有城门的西城,都没放过。
静乐的攻防战,已经整整持续了七天,高烈度的消耗,使的原本准备好的守城器械样样短缺,最后甚至到了拆房守城的地步。
作为城内最高官,哪怕他不像陈牧似的揽权,可很多事很多命令,还是必须他去做。
譬如拆百姓房屋守城。
譬如炮轰被驱赶的百姓。
陈牧的担忧成为了事实,蒙古大汗并不想在攻城中损耗自己的子民,哪怕本就是用来消耗的仆从军,也是如此,
故而成百上千的被虏百姓,被骑兵驱赶着,手无寸铁的开始攻打自家城池。
城下哭嚎声响彻天地,城墙上的守军也六神无主,只能期待着看向杨仝。
至于期待什么,连守军自己都不清楚。
守城杀民,战后身败名裂。
开城放民,城破已是必然。
最终是他下令放的火炮,射的箭雨。
炮弹在人群中炸开,漫天箭雨泼洒,仅穿单衣的百姓如同被镰刀割下的麦子成片的倒下,俱化为沉重的罪孽,都压在了杨仝心头。
若杨仝出身武将世家,心理负担还会小很多,偏偏他是文官出身,儒家思想早已融入血液。
七天时间,杨仝头发便白了一半!
“杨总兵,您去歇一歇吧”
安重贵拄着长枪挪到他身侧,看着城外无边无际的蒙古大军,开口劝道:“为了守城,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杨仝长叹一声,声音如同破锣,沙哑又干涩:“该下去的是你!”
两日前的战斗中,有蒙古勇士攻上城墙,安重贵舍命搏杀中,被一刀砍伤大腿,如今全靠手里长枪撑着,才坚持着不倒下
“大人您放心吧,莫姑娘都说了,我这伤不碍..厮”
安重贵说着话顺势动了动伤腿,却不想扯动伤口,顿时被疼的牙关紧咬.
杨仝见此不由得又提高了些音量:“还不下去!”
“大人,如今城墙上,哪还有没负伤的”
安重贵的话听得杨仝心中一震,默然无语。
事实也正是如此,两万守军分守四处城墙,虽然战死者未过千人,可蒙古大军先是驱赶百姓攻城,纵马轻箭抛射,给守军造成大量杀伤,这几日更是不断的蚁附攻城。
如今的守城士卒,包括被紧急调来参与守城的俘虏,可以说人人带伤。
若非轻箭对着甲士卒杀伤力有限,而蒙古大军缴获的火炮,又因为郑国泰毁了火药库,而根本没有几发炮弹。
如今的静乐早已被攻破!
杨仝想到此处,望着城外一眼望不到头的蒙古军营,忍不住心生一丝绝望之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