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人生百态(五)(1/2)
三日后,杨峰登门拜访老长官张发奎。推开雕花木门时,他万万没想到会在客厅撞见另一位大人物——昔日东北剿总的卫立煌。一个曾主政华南,一个坐镇东北,往日里分属不同阵营,关系也仅是点头之交,此刻竟并肩坐在太师椅上喝茶。
杨峰下意识抬手行军礼,腰板挺得笔直。张发奎笑着起身拦住他,身上那件藏青长衫随着动作轻晃:“得了得了!如今咱们都是香港街头的平头百姓,你又没穿军装,这礼行得倒像唱大戏!”卫立煌也放下茶盏,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透着几分打量,“快坐,今日难得聚齐老面孔。”
杨峰落座时,目光扫过墙上挂着的《寒梅图》,喉头微微发紧。他转向卫立煌,语气带着几分遗憾:“早年间就听闻卫长官治军如神,可惜属下从未有机会在您麾下效力,实在是一大憾事。”卫立煌闻言抚掌大笑,声音带着久病初愈的沙哑:“你这名字我可没少听!孟朝阳从前总念叨,说战场上出了个‘拼命三郎’,打起鬼子不要命。”话锋一转,笑意里多了几分深意,“倒是我羡慕你,听说如今在蒋先生跟前颇得重用?”
张发奎见状,抓起茶壶给两人续水:“哎哟,都到这地步了还提那些!来,先喝杯茶,待会儿老周他们到了,有的是热闹!”
张发奎半倚在太师椅上,忽然挑眉笑道:“没想到你小子还敢登门,就不怕蒋先生知道后心存忌惮?”杨峰不慌不忙地整了整衣襟,坦然一笑:“身正不怕影子斜,问心无愧便好。再说您如今也不是手握重兵的总司令了?”
这话如同一把利刃,直直戳中张发奎心底往事。当年他密谋联合他人扣押蒋介石,却遭推脱,一怒之下辞去总司令职务,远走香港。他神色微变,瞥见墙上挂着的“难得糊涂”匾额——正是杨峰当年所赠,连忙摆手笑道:“过去的事休要再提!休要再提!”
卫长官见状,刚要开口缓和气氛,门房匆匆来报:“几位老部下求见!”杨峰趁众人目光转移,压低声音问:“卫长官,可曾听闻孟朝阳的消息?”卫长官推了推眼镜,脸上浮起笑意:“这小子如今不得了,在美国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前些日子还来过香港。怎么,你没和他联系?”
“没有。”杨峰目光黯淡了几分,“当年我们在江西并肩打了两仗,配合默契。后来他跟着您去了缅甸,我本也想加入远征军,却被人从中作梗,终究没能成行,实在是遗憾。”卫长官长叹一声,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能从杂牌军出身走到今天,受蒋先生器重,这份成就也着实不易啊。”
杨峰温言宽慰道:“卫长官,当年东北的事,本就怪不得您,都过去了,您也别再自责。”
卫长官苦笑一声,摆了摆手:“罢了罢了,都是陈年旧事,不提也罢。”
杨峰心中明镜似的——再过一年多,这位卫长官便会回归祖国。只是这话绝不能说出口,此刻两人刚算相识,贸然点破未免太过突兀,反倒不妥。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张长官的几位老友便陆续到了。杨峰一一见过,心知自己与这些人交情尚浅,便主动起身告辞。
张长官笑着挽留:“如今你可是蒋先生面前的红人,若有能力,还望多照看些旧日老友。怀德的事,实在多谢你了。他前些日子还来信,说一家人在印尼过得安稳,还劝我过去同住,我这把老骨头,怕是经不起折腾了。”
杨峰忙道:“您哪里老,分明是老当益壮。日后若有任何吩咐,只要晚辈能办到,必当义不容辞。”
张长官笑着将他送到门口,杨峰颔首道别,转身上了车,缓缓驶离。
杨峰刚跨进门槛,就见杨小毛正陪着身怀六甲的何彩云,身边还坐着粉雕玉琢的小凤。何彩云扶着微微隆起的小腹要起身行礼,被杨峰快步拦住:"弟妹快歇着!小毛跟我是过命的交情,咱们自家人客气什么?"
何彩云双颊泛起红晕,轻轻推了推女儿:"小凤,快叫伯伯。"扎着红头绳的小姑娘刚脆生生喊出"伯伯",一道粉色身影便从回廊转角冲出来——小草举着刚摘的石榴花,蹦蹦跳跳扑到杨峰腿边:"爹!我和小凤妹妹在折花呢!"两个孩子你一言我一语,像两只欢快的喜鹊。
夜色渐浓,别墅的阳台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碧珠与杨峰并肩而立,望着远处海面上粼粼的波光,偶有船只驶过,留下一串悠长的汽笛声,在夜空中缓缓飘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