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别人听劝仿明星,你开局扮神明? > 第433章 王五的经历

第433章 王五的经历(1/2)

目录

其实,王五并不知道,他的这种感受并非个例。身旁的战友们,同样被电影深深吸引。

当看到电影中那位“王家哥哥”时,他们几乎都情不自禁地将自己代入其中。

仿佛自己就是那个在战火纷飞中,心怀牵挂的少年。

在这群大唐战俘里,又有谁的心中没有一位“农家少女”呢

在电影的情节里,有一位没有名字的“农家少女”。

可正是这看似不起眼的设定,却精准地戳中了众多大唐战俘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这些大唐战俘,哪一个家中没有同村或者隔壁村那质朴纯真的农家少女呢她们或许在田间劳作,或许在溪边浣衣,那熟悉的身影、温暖的笑容,早已深深烙印在战俘们的心中。

而电影中的这个“农家少女”,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战俘们内心深处关于家乡、关于亲人的记忆之门。

于是,这部电影让众多大唐战俘的代入感瞬间拉满,仿佛他们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主角,正经历着与农家少女相关的种种情节。

那一夜,大唐战俘们各自回到简陋的班房。黑暗中,不知有多少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们的脑海中,或许浮现出农家少女那娇俏的面容,或许回忆起与少女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内心怀春,思绪万千,久久无法平静。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战俘们的心态开始悄然转变。

时光匆匆,一天又一天过去了。虎踞岭一战,大唐军队遭遇惨败,无数唐军沦为战俘。

那数量之多,简直难以计数。消息传开,整个大唐为之哗然!

毕竟,这可是十万将士啊!这十万将士,每一个都是家庭的顶梁柱,是父母的儿子,是妻子的丈夫,是孩子的父亲。

他们的命运,牵动着无数家庭的心。消息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大唐掀起了轩然大波,整个国家都陷入了动荡之中。

就在这种紧张的局势下,大同会公然行动起来。他们印刷了大量的“战报”,四处散发。

在这些战报中,大同会精心罗列了一份“战俘名单”,上面详细记录着战俘的数量等相关信息。

不仅如此,那一摞厚厚的战俘名单,还被专人送入了长安城,呈递到了皇宫之中。

这一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天下。人们这才知道,在那十万大军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并没有战死,而是被俘虏了,他们正在等待大唐去“赎人”。

一时间,巨大的压力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了大唐的肩头。

长安城,巍峨的皇宫之中,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唐皇李世民手持那厚厚的“战俘名册”,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底下,一众文武大臣们个个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显然,对于大同会的这一波操作,满堂文武都感到有些措手不及。他们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更不知道这背后隐藏着的是一种名为“舆论战”的策略。

“诸位爱卿,对于此事,你们有何看法”唐皇李世民打破了沉默,声音低沉而有力。

“大同会传来消息,要求我大唐出资,将这些战俘赎回。而且,我们还要承担这些战俘在大同军中的一应开销。”唐皇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简单说明后,再次询问满堂文武大臣的意见。

“众位爱卿,你们觉得该如何是好”李世民目光扫视着众人,期待着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

李世民都亲自发问了,虽然还没有点名,但文武大臣们也不敢再沉默,纷纷各抒己见。

一位武将大步走出队列,抱拳行礼后,大声说道:“陛下,这些战俘,必须赎回!否则,天下民怨难平,军中必然动荡不安。到时候,后果不堪设想啊!”

唐皇李世民微微点头,心中暗自思忖,这位武将所言确实有道理。若是置之不理,大唐必将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

然而,也有文臣站了出来,提出了不同的意见:“陛下,若是按照大同会的要求,将我大唐兵士赎回,恐怕我国将元气大伤啊!如今国家刚刚经历战败,国库空虚,哪里还有那么多钱财去赎人”

另一位文臣也连忙补充道:“而且,听闻那大同会传播极其迅速,手段诡异,似有魔性。我们焉知那些被赎回的兵士之中,是否有被大同会发展成内应的若是冒然全部赎回,恐怕会留下一些后患,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啊!”

“什么意思难道要置我大唐兵卒于不顾吗”一位武臣听不下去了,立刻提出异议,语气中带着几分愤怒。

就这样,文臣和武官之间,意见分歧越来越大,争论也越来越激烈,甚至险些在朝堂之上吵了起来。

唐皇李世民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文臣武官们说的都各有道理,他既不能斥责武官们不顾国家安危,也不能指责文臣们不顾将士生死。但要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又实在是两相为难。

“唉,若是有个折中的法子就好了。”李世民心中暗自叹息。

“不,要是能有个完美解决此事的万全之策就好了!”他在心中默默祈祷着。

就在这时,朝堂之上的李世民忽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佛门。佛门势力庞大,神通广大,或许能有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朝会结束后,李世民回到了自己的寝宫。他小心翼翼地将观音雕像摆放在案几上,然后双手合十,口中诵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字,神情虔诚而专注。

很快,一阵神光闪耀,观世音菩萨的身影缓缓浮现出来。那慈悲的面容,那柔和的光芒,让人看了心中顿生敬畏之情。

李世民立刻将自己的为难之处说了出来,并且诚恳地提出了请求:“观音大士,以佛门之能,是否可以将那一应战俘拯救回来,又不要我大唐出血去换取如今大唐国力衰微,实在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啊!”

观世音菩萨听了李世民的话后,微微一笑,正面回应道:“唐皇且静待消息便是,此事佛门自有安排。”

有了观世音菩萨的回应,李世民心中大定,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他安静地等待着,期待着奇迹的发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