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名门之后(科举) > 巧遇旧识

巧遇旧识(2/2)

目录

杨文茵试了试手中的弓,道:“这弓是主人家的,我用的不熟,且这里远了些……我尽力而为吧!”

常晓成赶紧把身后的刀递给了陆钧,道:“这是那位老汉和他儿子的刀,阿钧,你拿好了!”

趁远处两方人马一片混战,常晓成和陆钧护着杨文茵,悄悄的往树下靠了过去,这时候陆钧再看,不仅大吃一惊,那一小队大魏官兵已经被杀的只剩下了两个人,除了马上的将官之外,下面只有一名大魏的勇士手持长刀,拼死抵挡着突围的鞑鞳人的进攻,其余的人都已经倒在了地上的血泊里。

眼见马上马下的两人就在离他们不远处紧紧缠斗着,陆钧低声对杨文茵道:“放箭!”

杨文茵立起身来,使力把手中一张弓满满拉开,嗖一声响,利箭离弦,向马上的鞑鞳人射去,那些鞑鞳武士自恃勇猛,不仅没穿铠甲,而且还坦露上身,只斜斜的披了一块兽皮,杨文茵这一箭射去,正中那人后背,骑在马上的将官见状,手起一刀,将他的头颅砍了下来。

随后,他急忙跳下了马,由方才护卫他的那名士兵搀扶着,走向陆钧他们藏身的地方,黑暗中陆钧看不清楚他的模样,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官衔,拜了一拜,道:“大人,所谓:‘困兽犹斗,况人乎?’快下令放那些其余的鞑鞳人走吧,否则,大魏的士兵会有更多伤亡,说不定还会引来其他部族的鞑鞳人坐收渔利,来日方长,今天不必把他们斩尽杀绝。”

那人没说话,对身旁的兵士打了个手势,他这名仅剩的侍卫便奔上前去,吹起号角,命令大魏的军队收兵,他自己上前对着陆钧他们三个深深行了个礼,用嘶哑的声音谢道:“诸位救命之恩,没齿难忘。”

刚才这人走过来的时候,陆钧隐约瞧见,这人似乎还挺年轻的,大约三十上下,中等个子,虽然裹着厚厚的铠甲,仍然显得有些消瘦。他抬起头来的时候,陆钧仔细一瞧,他两道淡淡的眉毛,一双上挑的凤眼,经历了方才那一场慌乱,目光仍然柔和坚定,带着感激,看向陆钧他们。

在阵阵号角声中,十余名鞑鞳人慌不择路的逃命去了。这名将官命人清点人数,整顿兵马,然后又派人叫来陆钧几人,询问起了他们的来历。当听说他们是关心边关战事的太学生的时候,那将官显得十分惊讶,道:“原来诸位都是国子监里的栋梁之才,却又心系大魏边境安危,实在是大魏之福啊。”

这时候,村民们才小心翼翼的从各家院门后探出头来,询问是汉人还是鞑鞳人赢了,当听说是汉人赢了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响起了尖叫声,男人们拿起刀枪弓箭,气势汹汹的冲了出来,陆钧大吃一惊,道:“这是怎么回事?!”

已经冲出来的几名鞑鞳的村民嘴里哇哩哇啦地喊着,苏克先听了听,道:“好像他们是说,一般若是鞑鞳人来了,顶多抢些财物,但大魏的军队一来,往往是要杀平民百姓去充军功的……”

这回,连那将官也愣住了,问道:“真有这事吗?”

苏克先将那人叫了过来,用他那不甚流畅的鞑鞳话问了几句,然后道:“确有此事,因为真正的鞑鞳人神出鬼没,很难抓到很多大魏的官兵没钱的时候想要问上级要几个赏钱,就来边境村子里杀人。”

那将官皱起眉头,难过的道:“我原本是想鼓励边境将士杀敌,想不到却造成了这样的恶果。”说罢,他转身吩咐左右:“你们传令下去,今晚军队都驻扎在村外,谁也不许进来!”

听懂了的汉人村民纷纷奔走相告,百姓们才放心的回家睡觉去了,与此同时,陆钧在心里猜测着这位将官的身份,应该不是个普通的千户、百户,至少也是守备一级的,但是大同宣府几个重镇的守备的情况,陆钧他们早就详细的了解过了,都已经年过半百,岁数上比眼前这人大了许多。而且,看这人骑射的本领,应该也在这草原上锻炼了不少时日了,但他言谈举止却十分文雅,隐隐透着一种贵胄之气。

陆钧还在那琢磨,忽然听见这将官身后的侍卫惊喜的叫道:“这不是陆少爷吗?!方才我竟然没认出你来!”

那人抬起手来,把脸上的血污抹去,陆钧他们一瞧,原来是当日领头焚烧了黄家宅子的林朝诚,他和常晓成、李尚源都很惊讶,面面相觑,常晓成问道:“林大哥,你怎么到这儿来了?!”

林朝诚一边伺候着那位将官坐下休息,一边对他们讲起了自己充军戍边之后的经历,他被发配到边疆之后,因为边境缺乏兵士,见他身高力壮,人又踏实可靠,便让他入了伍,他杀敌勇猛,屡立功勋,现在已经是从五品的正千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