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名门之后(科举) > 监生入学

监生入学(2/2)

目录

孔庙的大门堂皇富丽,和此相比,对面国子监的大门就显得简朴许多。青灰色的瓦,漆黑的柱子,两旁的白墙沿着街延伸,看上去就像是普通大户人家的门庭。大门紧紧关闭,曾裕对他们道:“正门除了皇上驾临,一般是不开的,平日里师生走的,都是侧门。”说罢,便领着他们从侧门走了进去。

进到国子监里,三人还是忍不住有些激动,一是因为这里确实比蒙兴书院更加气派,一片片宏伟的建筑群,古木苍苍,松柏林立,赫然彰显着大魏数代来尊书重教的传统,二是因为,他们走过第二进大门太学门之后,曾裕告诉他们,这就意味着他们从今之后就是大魏最高学府的学生了。

过了太学门之后,一片数座华丽而精致的厅堂出现在他们眼前,常晓成纳闷的道:“曾学正,这太学里面,为什么还有庙呢?”

曾裕笑道:“这是先前皇帝来听学、讲学的地方,当今圣上登基后来过两次,不过,近些年就……”

说到这里,曾裕仿佛意识到自己有些失言,又道:“如今政事繁忙,皇上便来的少了。”

说罢,他往两边指了指,道:“这两边的斋房,就是你们平时的教室,一共有六堂,三十三间屋子。每间屋子都大得很。国子监的课程和你们在县学里学的差别不大,都是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学生们学习的年限嘛,从半年到三年都有。”说到这里,他看了看陆钧他们年轻的脸,道:“明年就是大比之年了,你们几个年纪尚轻,是打算去考举人,还是在这里多学习一段时间呢?”

陆钧和常晓成早就打算好要去考试,但是举人毕竟不比秀才,是全省范围内的选拔,难度又高了一个档次。陆钧答道:“我们虽然才疏学浅,但还是打算去试一次,就算不中,也积累些经验。”

曾裕点点头,笑道:“你们的学问能得到范先生的认可,应该没有问题。况且,在太学里,你们也能接触到有一些处理政事的机会,对你们将来为官大有裨益!”

陆钧他们三人连声称是,随着曾裕来到太学里掌管教务的斋房中,将他们的“档案”履历交了上去,很快,另一名负责管理学生的学正就将他们三人一起带到曾裕刚才说过的六堂其中之一:诚心堂去听课了。

炎热的七月就这样平静的过去,陆钧他们很快适应了国子监的生活。陆钧发现,大部分贡生都已经屡经科考,年纪很大却不能中第,因此,被地方官学“升贡”到了国子监,也算是对那些食廪年深的老秀才的一种慰藉。

陆钧他们和这些人自然没有什么共同语言,而那些“荫监”多为官家子弟,他们不学无术,被自己的父母塞到这里,不过是希望他们有个监生的名头,不至于每天无所事事胡作非为罢了。陆钧不敢惹也不愿意去招惹他们。“例监”更不用提,都是花钱买来的入学指标,他们来上课的都少之又少,更不用说潜心研究学问了。

不过,不论是在哪里,都有着认真向学的有识之士,陆钧他们的斋房里,就有好几名“举监”,也就是那些没有考中进士的举人,学问非常不错,一直在认真的准备着后年的会试。

其中,有一名年轻的举人叫做苏克先,字明礼,和陆钧他们很快就成了朋友。苏克先一家都住在京城之中,他见陆钧他们对“射”和“御”的课程很感兴趣,便告诉他们,国子监的射圃虽然也很大,但教练不是特别专业,他家中有人在兵部下属的武学里担任教官,如果陆钧他们感兴趣,可以和他一起去那里学习。

这天回到他们住的四合院里,院后的小厨房已是炊烟袅袅,杨文茵向来都是带着盈儿亲自下厨房的,一件他们三个回来,笑着迎出来道:“你们快到正屋等着去吧,马上就可以用晚膳了。”

陆钧对杨文茵一笑,和常晓成、李尚源他们一起换了衣服,来到主屋。说起这位苏克先,他们都对他有些好奇。他虽然一举一动都和他们身边的人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他个子很高,看上去非常强壮,黝黑的皮肤,鼻子有些扁平,一双细细的眼睛,从那里射出来的目光却总是很锐利。陆钧对另外两人道:“他会不会是鞑鞳人呢?”

目录
返回顶部